
“交出你心中TOP1的AI写作软件”“姐妹们,怎么降低AI率?”……毕业季,毕业论文是年轻人社交媒体上的热门话题。从降低查重率到降低AI率,大学生们忙个不停。最近,不少高校专门发文规范毕业论文中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的使用。记者了解到,上海高校虽未出台明文规定,但已有院校正在制定AIGC的规范使用指南。
大学生们在社交媒体上讨论毕业论文“AI率”。来源:网络截图
8成受访大学生用AI辅助写论文
“对我来说,AI是写论文的‘小助手’。”研究生张敏(化名)刚经历过毕业答辩,她和室友都顺利过关。张敏告诉记者,很多同学都会用AI来做文献搜集、数据处理、表格制作等基础工作。“比如,一些英文文献,我自己读起来有些费劲,翻译也需要大量时间,我就发给AI,让其翻译成中文,这样省下很多时间。或者让它寻找相关领域的最新科研成果。”
此前,也有媒体面向全国高校学生发起关于在日常学习中使用AI工具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84.8%受访者曾使用过AI工具,主要应用场景分布于资料查询(61.30%)、翻译(58.31%)、写作(45.75%)、计算(28.21%)、制表(17.49%)、绘图修图(26.36%)、PPT制作(24.83%)等。
在社交媒体上,交流如何使用AI写论文的经验贴屡见不鲜,还有人总结出了用哪些AI软件写论文更好用。很多同学都把AI当成了写论文的“小助手”,但要真的用AI写论文,不少同学表示“还差得远”。
“AI生成的语言很僵硬,一眼就能看得出,有点假。”张敏说,她尝试过让AI写论文,但基本上就是将现有研究成果进行集纳,许多用语不太自然,有时候引用的内容来自于网络上发布的资料,并不权威。
“用魔法打败魔法”,高校开始查“AI率”
“学校一开始只说查重,没说查AI率,但是刚收到通知说我毕业论文AI率高了,求助,怎么降AI率?”在社交媒体上,不少毕业生被“AI率”搞懵了。
前不久,湖北大学、福州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天津科技大学等高校相继发布通知,称将在本科毕业生毕业论文审核过程中试行加入对文章使用生成式AI风险情况的检测。其中,湖北大学明确,如发现该论文检测结果为“AI代写高风险”,教师应指导学生进行修改。福州大学强调,检测结果将作为成绩评定和优秀毕业论文评选的参考依据。
“用魔法打败魔法”,高校开始为学生使用AIGC“立规矩”了。记者了解到,目前知网、维普网、万方数据、Turnitin 等国内的主流查重系统都可以检测AIGC率。这种检测以文本为检测对象,通过语言模式和语义逻辑等多个维度进行分析比对,区分人工创作的内容和AI模型生成的文本内容,从而进行监管和维护学术诚信,简单说就是“用AI查询AI”。
知网开通个人AIGC检测服务。来源:网站截图
“我付费查了AI率,直接使用AI生成内容会标红,就和查重有点像。查一次20块钱,标红的地方句子改写,再检测,看看有没有降低。”“要送审了,还忙着去除AI痕迹,谁懂啊!”……不少大学生发帖“吐槽”新规,但也有人表示被误伤,“自己一个字一个字写的,也说我AI率高,不同系统检测出的AI率也不太相同。”
上海有高校正在制定学生使用AIGC规范
上海情况如何?记者向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政法大学、上海师范大学等多所高校了解到,学校虽还未明确发文规范毕业论文中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的使用,但在日常教学和导师指导论文时,做过强调和提醒。
据了解,目前华东师范大学的传播学院和通信与电子工程学院已经在试点,要求学生规范使用AIGC。比如,传播学院要求学生在使用时要遵守AIGC开发者使用法规;符合学术道德规范;使用AIGC时应进行标注;对AIGC生成的内容进行必要自查;遵循学科相关AIGC使用规定;遵守教师课程要求。
此外该校研究生院正在牵头制定学生规范使用AIGC的指南。相关老师告诉记者,指南主要是为了规范学生使用AI的行为,提醒学生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规定及伦理规范,遵守学术道德规范,遵循相关学科、教师对AI使用的规定。他指出,毕竟目前大模型还存在错误的内容生成,或者将材料归因于错误来源等情况,此举也是提醒学生对生成内容自查,同时帮助学生提高批判性思维与能力。
“AI只是工具,高校要提高大学人才培养质量,从根本上遏制学生应付作业、请论文代写等行为,在技术手段之外,重点还是要着眼学生,持续强化专任教师与毕业论文指导教师的作用,不断完善对学生的过程管理与过程评价机制。”教育学者熊丙奇说,在此过程中,若能充分发挥AI对学术效率、教学管理等方面的提升效果,让师生的精力集中在课业、研究上,既降低了学生的负担,也让高校的教学和学术能力实现质的飞跃,达成高校与学生的双赢。
头图来源:图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