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肺癌是中国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首位的恶性肿瘤,遏制疾病发展,延长生存时长,是所有从事肺癌诊治的医生孜孜以求的终极目标。日前,《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了由上海市胸科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胸科医院)肿瘤科教授、上海市肺部肿瘤临床医学中心主任陆舜,作为全球Leading PI的LAURA研究第一阶段成果。该研究以压倒性的7倍(对比对照组)的无进展生存期结果,为不可切除Ⅲ期EGFR基因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带来治疗新希望,开启全球肺癌靶向治疗新纪元。
胸科医院积极投身上海推进国际科创中心建设,常年致力于心胸疾病的临床诊治和研究工作,数量和质量均位居全国前列。“临床研究要以患者需求为导向,用研究成功转化的优质成果来服务广大患者和老百姓,开辟出医院跨越式发展新赛道,为医院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注入源源不竭的动能。”申康中心主任王兴鹏表示。
以陆舜教授为代表的胸科医院肿瘤科,近年来推动了十数项国产创新药及新适应证上市,其中多项为全球或者国内首个,相关成果已荣登诸多国际顶尖期刊,取得了广泛的国际影响力,惠及数以百万计的肺癌患者。
此次由陆舜教授领衔的团队,将目光聚焦在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肺癌中,有80-85%为非小细胞肺癌,其中,约三分之一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在就诊时已达到Ⅲ期,人群数量庞大。临床上,根据是否能获得根治性手术治疗标准,将Ⅲ期患者又分为可切除、潜在可切除和不可切除三类,治疗方式复杂多样。其中,不可切除的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占大多数,病程进展最为严峻。
当前,针对这类患者,治疗策略是“同步放化疗+免疫巩固治疗”,但总体5年生存率仍不足两成。在亚洲有30%-40%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伴有EGFR基因突变,使用“同步放化疗+免疫巩固治疗”方案的疗效更差。总体来说,此类患者存在巨大治疗需求。为了解决这类Ⅲ期患者治疗的关键“卡点”,2019年“全球首个在EGFR突变Ⅲ期不可切除NSCLC中采用根治性同步/序贯放化疗后EGFR-TKI巩固治疗的国际多中心、随机对照、双盲、Ⅲ期临床试验”(LAURA研究)应运而生。
LAURA研究是胸科医院陆舜教授担任全球leading PI,联合美国、西班牙、日本、韩国、越南、泰国、土耳其等多国相关医疗机构共同开展,在全球范围共纳入216例患者。《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布的是LAURA研究的首次分析结构,已经达到了无进展生存期的主要终点,显示运用靶向治疗方案后,显著改善治疗成效。这对不可切除的有EGFR基因突变的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来说,是绝对的利好消息。研究还显示出这些患者的疾病进展或者死亡风险显著降低84%。
研究发现,在使用靶向药后,患者体内肿瘤缩小的程度以及维持的时间,都要明显高于安慰剂组,并且还能有效预防新发中枢神经系统转移。
头图为研究团队持续多年开展攻坚。胸科医院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