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端午节假期的傍晚,“85”后杨晓露和往常一样,穿好舞蹈服,昂首于火车头广场,等着和姐妹们一起,用翩翩起舞的姿态开启滨海小城的夜生活。
在奉贤区海湾镇星火社区,这支由80后、90后为主的“年轻舞团”活跃在广场舞领域里。6年间,团队成员从十多人跃升至了百余人。除了享受运动带来的快乐外,她们成立的“兰亭漫舞”广场舞妇联,更让姐妹们亲如一家。
年轻人带来新力量
广场舞,是大部分中老年居民喜闻乐见的一项群体性运动。2017年,作为“新奉贤人”,“85后”杨晓露也打算“厚着脸皮”,下楼跟着阿姨们跳舞。但她发现,现有的舞种主要面向的是“60后妈妈”,对于年轻人来说,“还不够带劲”。
杨晓露开始自学跳舞,每晚都到广场上去练习。爵士、踢踏、拉丁、霹雳舞……由于贴近年轻人喜好,跟学的居民越来越多。“90后”郑霞,一开始只是观望,怕在“广场”上露面、跟跳,心里胆怯,但看着居民们跳出了好心情,她最终加入到了“舞团”。郑霞说:“现在,我不仅晚上有事干了,还认识了一群好姐妹,最让我高兴的是,我也越跳越苗条、越来越自信了。”
另一位“90后”居民祝怀清,平时工作比较忙,“出席”时间也不固定。为了让这些姐妹不错过、不遗憾,杨晓露特意录制了公益“视频课”,方便居民们在家学习。“在这个第二故乡,你真的会感觉有一种家的感觉。”祝怀清由衷感慨。
积极参与社区治理
“舞团”规模越来越大,2021年,在兰亭漫舞舞团的基础上,成立了三新妇联组织。她们不断整合舞团姐妹的力量,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和社区自治。
每年暑假,兰亭漫舞的姐妹们都会积极参加环保公益活动,围绕“净滩”,拾取并分类被丢弃的饮料瓶、塑料袋、烟蒂等垃圾,保持海滩的清洁。
在自己所在的小区、楼栋,她们变身为“小舅妈”,为社区化解了不少邻里纠纷。
舞蹈团成员沈萍所在的楼道,有两户居民因为噪音的问题吵得不可开交,双方都认为是对方发出的噪音,影响了自己的日常生活。大家相持不下,气氛也比较胶着。沈萍一边安抚两家人的情绪,一边联系居委会和物业公司,一起查找噪音来源,最终发现是管道里发出的声音。为了彻底解决问题,她还盯着物业拿出降低噪音的办法,这两家邻居不仅解开了误会,生活也恢复了往日的安宁。
让点点微光温暖更多人
兰亭漫舞,从跳广场舞“出名”,在参与社会活动中“壮大”。但对于这项孕育在“10分钟社区生活圈”里的群众性运动,如何在“喜欢跳”和“喜欢静”之间,找到社区居民的最大公约数?兰亭漫舞,也亮出了自己的妙招。
杨晓露介绍说,一方面,她们自发制定了海湾镇广场舞联盟公约,提倡所有团队规范健身、文明健身;另一方面,她们充分发挥妇联执委作用,定期以执委大走访的形式,开展“兰韵议站”议事活动,就“如何围绕体育小镇建设开展妇联工作”“制定广场舞联盟公约”等开展议事活动。在她们的努力下,各个广场舞团队采取各种办法降低噪音对居民的影响,让音乐的分贝数控制在55分贝以下。
与此同时,姐妹们还主动走进困难妇女家中慰问,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沈萍作为海湾农垦包的主理人,带领失业姐妹学一门手艺,实现了家门口的就业。钱爱丽有着一手编织和钩针的绝活,常常带领小区姐妹一起承接来料加工的活,冬奥会的花束中的“橄榄枝”就出自她们的巧手。
如今的兰亭漫舞,还有一个梦想,那就是走出海湾,让更多人感受到女性的力量,“让我们的点点微光,带给更多人精彩生活”。杨晓露表示。
头图为姐妹们在研究新舞蹈。海湾镇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