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位于黄浦区制造局路上的上海插花花艺职业技术培训学校,双休日的培训班教室内,人头济济。对于这些职场人士来说,利用休息日学习花艺,除了喜欢和放松心情外,也期待着这门手艺为自己的职场“锦上添花”。
和前几年不同的是,学成后开个“花店”不再是学员们的首选。学习过程中,他们对美和艺术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社会也在为他们提供新的选择。
培训让职场菜鸟增添信心
在初级班的教室里,来自内蒙的姑娘胡竞元听得格外认真。今年3月来到花艺班学习,如今80个学时即将结束,面临着初级证考试,这让她多少有些紧张。
胡竞元认真学习着插花的每个细节。劳动报记者 胡玉荣 摄影
去年,胡竞元从山东农大茶学专业毕业,在上海找到了一份茶艺师的工作。每月7000元左右的工资,除去房租后,还能节余一些,但显然离开她的目标还有不小的距离。
“我的同学大多回到家乡,从事和种茶、制茶相关的工作。我妈妈是上海知青,她鼓励我到上海来闯闯,开开眼界。”胡竞元坦言,目前的职业也算和专业对口,通过自己的演绎和展示,让更多人了解中国的茶文化。
随着逐渐进入工作角色,她发现这个岗位和之前的认知大不一样,“现在的人对美的要求很高,我们在举办茶艺活动时,现场的人们除了喝茶、品茶,还会对现场的氛围布置评论一番。在茶几上摆上几个插花作品,感觉完全不一样。”胡竞元表示,去年底,她和同事一起报名了插花学校,“我们在自己的公司做了几个小作品,不仅得到了同事和老板的认可,就连客户也齐齐称赞。”
老师讲完课,胡竞元按照讲解要点,开始创作自己的作品。“之前学校学到的都是和茶相关的专业知识,而在插花学校的三个月,懂得了艺术是如何相通相融的。目前我还没想好未来的职业规划,但是就算从事一样的工作,好像信心也更足了。”
“偶遇”让他不断有新的目标
在中级培训班,赵晓晖是最让人瞩目的一个,除了他是班级内唯一的男生外,作品也经常被老师表扬,“不亏是布展师,艺术功底摆在这里。”
赵晓晖毕业于上海大学物流管理专业,一直从事着和布展、陈列相关的工作,从橱窗、展会展览,到如今成为“家纺布展”专业陈列师。这些年,走南闯北,经常加班,难免让他精神上有些疲惫。
“我来学习花艺的初衷,就是在上海街头多看了一眼。”赵晓晖笑着说,一天午后,在石库门房子前,一位外国男子骑着一辆老式的自行车,手里拿着一束花潇洒地穿行,“那个场面,突然让我觉得那才是生活,插花好美。”
于是他报了插花初级班,考试通过后隔了几年,今年又上了中级班。“后来发现,插花这件事,不仅让我的心情放松,对我的工作也很有帮助,兴趣也越来越大了。”
赵晓晖告诉记者,如今的布展不再是简单地展示商品本身,结合鲜花、干花等各种软装,表达效果更加突出,客户也十分认可,“去年有一个项目,有好几家单位竞标,最终采用了我们的设计方案。后来复盘发现,可能就是结合插花的布局和原理进行了设计,让方案脱颖而出。”更让他惊喜的是,自己在某平台上开设了自己的主页,播放一些自己插花的视频,竟然收获了很多粉丝,有的甚至成了他的客户。
“我们这个职业需要经常出差,孩子也快上学了,需要陪伴。因此也在想未来的职业选择,究竟是自己创业或者其他,还没想好,但估计都会和‘花’有关。”赵晓晖说。
社会为职场创造了更多选择
“双休日来学习插花的,都是职场人士,而且学历都很高,不要说本科,硕士、博士也比比皆是。”上海插花花艺职业技术培训学校张颖,在相关培训行业工作了好多年,每一个细微的变化都逃不过她的眼睛。
张颖告诉记者,近年来,选择双休日来培训的人越来越多,但受到场地和时间的限制,初级、中级、高级加在一起,全年也就培训600人次左右。
“之所以受到青睐,一方面是政府对相关的职业培训有补贴,但更重要的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美丽生活相关的新职业也在不断增加,比如社区园艺师、培训师、艺术空间布置设计师等等,他们的职业内容很多和花艺相关。”她透露,中级班、高级班的不少学员,换个场合就是“老师”,在社区学校、老年学校向普通市民传授相关知识和美的文化,“这两天,我们初级班启动报名,发现不少学员是今年毕业的应届大学生。‘回炉’职业培训,在这些孩子看来,多掌握一门技艺,也许可以为未来的职业之路‘加分’。”
头图为插花学校双休日班人头济济。劳动报记者 胡玉荣 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