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排放、无噪音,可360度看浦江美景!中国首艘新能源轮渡船在沪启航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胡玉荣 发布时间:2024-07-17 11:04

摘要: 新能源船将进行为期2个月的压力测试和空载试航,随后在塘董线上试运营。年底前,在市中心区域航线,正式投入运营。


上海轮渡船家族来了新成员,无排放、无噪音,还可360度看浦江美景。7月17日,中国首艘新能源轮渡船“上海轮渡11”在南陆线陆家浜路码头启航,标志着上海轮渡进入绿色发展新阶段。

新能源船准备启航。劳动报记者 贡俊祺 摄影


据悉,下一步,该新能源船将进行为期2个月的压力测试和空载试航,随后在塘董线上试运营。年底前,在市中心区域航线,正式投入运营。


上海轮渡船家族再添“新成员”


上海轮渡已有百年历史,上世纪的大部分时间,轮渡是上海市民渡过黄浦江的唯一方式。1988 年,全线客运量达到历史最高的 3.83 亿人次。


目前,在北起吴淞口、南至闵行的80公里黄浦江江面上,上海轮渡共有航线17条,营运船舶34艘。其中,22艘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投用的“世博客渡”渡船,6艘为2017年伴随黄浦江滨江公共空间贯通开放,新建的新型“上海轮渡”系列渡船。


此次加入的新成员“上海轮渡11”,是中国首艘新能源电池动力客运渡轮,采用了先进的纯电动力系统,实现了无排放、无噪音。2023年3月22日在上海交运船舶有限公司开工,2023年11月8日顺利吉水。全船最高载客250人。


内外部格局让人耳目一新


记者在启航仪式上看到,“上海轮渡11”的外观和目前正在使用的客渡船好像没有明显区别,但是走进船舱,却别有洞天。鲜明的颜色配置,一改以往轮渡灰色色调,让人眼前一亮。

一楼船舱的文化展示。劳动报记者 贡俊祺 摄影


一层船舱内,围绕“百年轮渡大事记”和“红色印记”两大主题,通过文字、图片、实物展陈,展现轮渡变革与城市发展水乳交融。一张月票、一枚筹码……让人情不自禁回忆起当年百万市民过江的场景。

市民代表透过玻璃幕墙拍外面风景。劳动报记者 贡俊祺 摄影


沿着楼梯来到二层,仿佛置身邮轮的感觉,舱室的两则设置了软包座椅,旁边还有充电接口。顶层设计成了玻璃天窗,四周是玻璃幕墙,整个空间更加明亮通透。透露玻璃幕墙,可随意欣赏浦江两岸的风景。

环形走道看景再无障碍。劳动报记者 贡俊祺 摄影


最值得一提的事,二层舱室外的布局被重新塑造。以往的渡船,一般只在船尾留有一个观景平台,乘客在这里想看心中的浦江最美景色,需要不停转动身体或扭转头部,或者等到船运行到合适的位置。而“上海轮渡11”则设计了环形走道,沿着走道,没有任何遮挡,任何美景都尽收眼底。


市民代表:体验感觉很好


“太赞了,感觉很好。”在二层环形走道上,市民代表江先生带着10岁女儿前来体验,他有点兴奋地表示,“和以前的轮渡完全不一样,这首船不仅干净亮堂,而且行驶途中几乎没有声音。特别是环形走道,可以随时看到想看的风景,真的有点乘坐邮轮的感觉。”


记者了解到,“上海轮渡11”除了在设计和设施布置上更加亲民外,智慧科技含量也更高。全船引入了信息化系统、智慧船舶系统、数字孪生系统和环境检测系统,实现全船状态实时监控,全面提高航行安全性、可控性、智能性。


“‘上海轮渡11’启航,代表着上海轮渡进入绿色发展新阶段。第二艘新能源轮渡船也已经吉水。”上海轮渡公司相关负责人透露,下一步,首艘新能源船将进行为期2个月的压力测试和空载试航,随后在塘董线上试运营。年底前,在市中心区域航线正式投入运营,“未来,上海轮渡将主动融入‘一江一河’旅游休闲带,在‘特色交通’上下足功夫,全心全意为市民乘客提供更安全、更完善、更舒适的水上交通乘坐体验。”


头图为市民代表在二层环线走道上看浦江风景。劳动报记者 贡俊祺 摄影


摄 影:贡俊祺
责任编辑:李蓓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