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申城连日高温,城市里的特殊人群能否得到妥善安置?近日,记者获悉,虹口区探索“1+3+X”流浪乞讨人员主动发现救助机制,及时安置“无家可归”人员,并帮助他们顺利返乡。据悉,今年以来,虹口区已先后救助了各类流浪乞讨人员145人次。
8月9日,虹口区救助服务中心救助了一名在凉城路流浪的人员。流浪者小廖是湖南省衡阳市衡南县人,因务工不着没有经济来源流落街头。工作人员对小廖进行心理疏导后,根据其意愿,接其进救助站进行临时安置,并贴心地帮其购买了返乡火车票,解了燃眉之急。
8月12日傍晚,四川北路街道城管大队在日常巡逻中发现虬江路沿河步道有两名外来人员躺在绿化带里的长椅上,便上前询问,了解到这两名外来人员既没有工作,也没有固定住所。两人在轨交桥柱下的夹角搭建了简易安身地,想在此过夜。城管人员迅速行动,第一时间将情况上报给了虹口区救助服务中心。
救助服务中心接到报告后,立即启动了应急响应机制,并主动联系了四川北路街道派出所。救助服务中心、城管、派出所三方共同商讨制定救助方案,决定开展一次联合救助行动。抵达现场后,救助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向两名救助对象提供了必要的防暑降温物品、饮用水及简易医疗援助,同时耐心劝导其前往救助站接受进一步安置;四川北路街道派出所治安民警在现场维护秩序,并协助救助站工作人员进行劝导,确保救助过程顺利进行;城管人员则负责拆除并清理流浪人员违规搭建的简易住所。最终,两名流浪人员在工作人员的耐心劝导下,接受了妥善救助并返乡。
近年来,为了街面流浪乞讨人员“发现难、救助难”的问题,虹口区民政部门创建了“1+3+X”(即救助管理站+公安、城管、区城运中心+8个街道、区城发公司、区网信办及民政服务机构、公益慈善组织、志愿者等社会力量)流浪乞讨人员主动发现救助机制,发挥视频监控等智能信息化手段和网格化管理,及时有效地开展救助管理工作,实现“早发现、早报告、早救助、早救治、早转介”,切实维护流浪乞讨和临时遇困人员的合法权益。
头图为救助现场。宏新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