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的咖啡馆不仅数量多,而且拥有“爱的温暖”。今年上海慈善周期间,全市有近千家咖啡店参与到了“一杯咖啡的温暖”公益活动中,每卖出一杯咖啡,都会捐赠一元钱,用于流动儿童和孤独症儿童的公益关爱项目。同时,今年的“一杯咖啡的温暖”公益活动还首次举办了爱心市集,吸引更多市民参与爱心助力。
除了捐款,一杯咖啡还能为城市带来怎样的温暖?9月2日至8日,每天下午两点至晚上八点,在“一杯咖啡的温暖”徐汇滨江爱心市集上,爱心企业和公益组织让温暖的故事不断涌现。
“一杯咖啡的温暖”徐汇滨江爱心市集。劳动报记者颜筱依 摄影
一杯咖啡承载一份爱心
继上海国际咖啡文化节后,咖啡香再次在徐汇滨江弥漫开来。在徐汇滨江党群服务中心附近,二十余家咖啡茶饮品牌、公益组织的展位沿江铺开,咖啡饮品、手工艺品、文创周边摆得满满当当;公益节目路演的舞台大幕也已拉开,每晚为市民带来精彩表演。
在市集上,既可以通过购买咖啡的方式参与慈善捐赠,也可以扫描各展位前的二维码,通过阿里公益平台为“一杯咖啡的温暖”公益项目捐赠5.2元,获得一张麦咖啡的美式咖啡兑换券。
原本位于徐汇滨江的挪瓦咖啡特装车也特意移动到了市集现场。“我们当然希望能比平时卖得更多,多为公益事业出一份力。”挪瓦咖啡工作人员小树介绍,不只市集上的咖啡车,上海的30余家挪瓦咖啡门店也都参与到了“一杯咖啡的温暖”活动中,每杯咖啡都承载着一份爱心。
有了公益活动“加温”,每一杯咖啡的醇香更甚。“咖啡我每天都喝,但今天这杯不一样,有一份爱心在里面。”67岁的雷先生喝咖啡已有40多年,对咖啡的喜爱和对慈善的关注,趋使他特地来到市集喝一杯手冲咖啡。市民丁女士与朋友来滨江打卡拍照,在市集上买了一杯山楂特调,她觉得有着慈善属性的咖啡,的确更“香”了——炎炎夏日,花同样的钱不仅得到了一杯冰咖啡,满足了解渴的需求,还能通过官方渠道帮助到有需要的人,也获得了精神上的鼓励。
市民在爱心市集上购买咖啡。劳动报记者颜筱依 摄影
此外,爱心市集上也汇聚了许多社区公益项目和社区的公益达人,通过义卖的形式参与慈善周。据了解,本次活动所得善款将由上海联劝公益基金会统一接收并开具捐赠票据,用于支持上海市儿童福利基金会“守‘沪’童心” 流动儿童关爱项目和“启航星光”孤独症儿童关爱项目。
“星咖啡”助力孤独症患者就业
虽然此次是上海慈善周首次以咖啡公益市集的形式汇聚爱心,但咖啡+公益的模式在上海存在已久。熊爪咖啡、OALTY咖啡等品牌都曾因为无声咖啡师、听障咖啡师提供就业机会受到关注;每周六下午,在徐汇区长桥街道的生活盒子里,还能喝到孤独症青年制作的咖啡。
咖啡行业为何能成为特殊群体就业的窗口?“一方面,基础的咖啡制作相对容易掌握,‘星宝’们学会后容易产生自我价值实现的满足感;另一方面,咖啡师在工作中,会与市民有简单的社交互动,能满足‘星宝’的需要。”上海徐汇区三叶草儿童康健园园长任瑞杰亲切地将孤独症患儿称为“星宝”。
在爱心市集活动中,作为徐汇区孤独症儿童公益展位的参展代表,三叶草带来的“星青年 向未来”项目也备受关注。项目成立一年多以来,已为32名孤独症青年提供了职业技能培训、个案服务、社区融合等公益服务。
“就业是‘星青年’融入社会的关键。”任瑞杰介绍,在就业支持方面,项目聘请了专业的康复培训师担任就业辅导员,并在长桥街道开设了“星咖啡”作为实训基地,为15岁以上的“星青年”提供专业指导。此外,三叶草也与小森营地农场、科博国际教育等企业达成合作,丰富职业技能指导和培训资源,探索更多职业孵化机会。
学会做咖啡以及灵活应对咖啡店的工作环境,对“星青年”来说并不简单,往往需要3-6个月的反复练习才能上岗,所以每位“星青年”咖啡师都特别有成就感。每周六下午,两位小咖啡师平均能收获几十杯订单。每当有人点单,他们会抢着展现自己的才艺。这种展现欲正是康复培训师们乐于见到的。
首次参与咖啡主题的爱心市集,“星青年”们收获满满,不仅在开幕式上进行了表演,展位上他们制作的手工艺品也被热心市民“包圆”了。任瑞杰希望,明年的市集中能为孤独症咖啡师搭建一个固定摊位,为他们创造更多展示才华的机会,并让更多人关注、了解孤独症。
“星青年”的画作在市集上受到市民喜爱。受访对象供图
咖啡+捐赠模式有望常态化
一周的爱心市集即将结束,但混合着爱心的咖啡香,还将在沪上飘散。此次活动中,长宁区民政局、徐汇区民政局还获得了“爱心市集常设点”牌匾。
除了位于徐汇滨江的爱心集市,徐汇13个街镇的40家“邻里汇·党群服务中心”中的咖啡售卖点,也都参与到了“一杯咖啡的温暖”公益活动中,积极推进慈善文化传播。徐汇区民政局副局长江鸿欣介绍,接下来,“每卖一杯咖啡就捐赠一元钱”的模式,有望在全区18个“邻里汇”中的咖啡售卖点常态化运营,让咖啡芳香浸润慈善味道,募集到的善款将捐赠给市慈善基金会徐汇区代表处并定向用于孤独症儿童关爱项目,以发挥“邻里汇”人气高的特点,营造“人人公益、随手公益”的浓厚氛围,持续发挥社会慈善力量在完善民生保障体系中的独特作用。
头图为咖啡爱好者在市集上与摊主进行交流。劳动报记者颜筱依 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