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旅游节首次引入重量级文化IP,“何以敦煌”艺术大展今日启幕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叶佳琦,唐一泓 发布时间:2024-09-20 16:01

摘要: 金秋时节这场跨越三千公里的文化艺术大赏,既是IP的相互赋能,也是文旅的同频共振。


9月20日,2024年第35届上海旅游节导入的重磅文博活动——“何以敦煌”敦煌艺术大展正式在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盛大启幕,并于同日向公众开放,展期为3个月,将持续至12月20日。


记者获悉,本次展览汇集敦煌研究院馆藏展品共计168件套,多件重量级国宝文物是首次亮相上海,这是有史以来敦煌文化艺术展品在上海最全面,最多样的展出。此次,上海旅游节首度引入重量级文博大展项目,也为广大市民游客营造了身临其境 “在上海,看敦煌”的特别文旅体验。


市民观展。劳动报记者贡俊祺 摄影


观众冒雨前赶来一睹为快,不少文物首次在沪展出


“七点多就起床了,虽然天气不给力,但是心情还是非常激动的,很期待能看到这么多文物的集中展出。”来自徐汇的姜南成了当天的首位观众。她告诉记者,在来看展之前,她已做了不少功课,包括观看《河西走廊》的纪录片等。“我本身对敦煌的文化很感兴趣,国庆里也会去亲自走一趟丝绸之路。”她笑着说,今天的展览对她而言也是一次“热身”。


记者了解到,“何以敦煌”敦煌艺术大展聚焦“世界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的文化、艺术、历史,以“文物+复刻经典洞窟+壁画彩塑”为形式,从敦煌研究院调集大批极具代表性、极具稀缺性的一二级珍贵文物及历代专家临本等,包括禁止出境文物,以及多件首次赴沪展出文物,并复刻莫高窟经典石窟群,是“展品类别多样,展出规模庞大,展示内容稀缺”的年度敦煌艺术代表性大展。


六字真言碑。劳动报记者贡俊祺 摄影


大展的亮点,可以用“6-6-6-168-195”来总结:即第285窟、第45窟、第320窟、第158窟、第17窟、第3窟这6座莫高窟经典洞窟复制窟;《北凉石塔》、莫高窟六字真言碑、《圣历碑》等6件在上海首次展出展品;6件价值珍贵的“藏经洞遗书”原件及其复制品;168件/套展品;以及195文物北魏刺绣佛像供养人。


展览复刻了特级石窟。劳动报记者贡俊祺 摄影


展览特设了4个单元,包括“丝路·敦煌”、“石窟·净土”、“遇见·藏经洞”、“坚守·传承”,由表及里地给市民游客提供亲身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契机。


文商旅体展全面联动热潮


借助这一重磅大展的良好契机,不少文旅企业也已围绕“何以敦煌”敦煌艺术大展这一核心资源,推出了新潮“文博+旅游”产品,为提升观展和旅游体验、繁荣文旅市场发挥更大作用。


其中,东航食品将以航空元素“赏味东航”与“何以敦煌”联名合作,联名产品涉及帆布袋、马克杯、桌面屏风、杯垫等相关产品,以及上海到甘肃、宁夏、青海、陕西等地的航班优惠产品。


春秋国际旅行社集团有限公司除了推出“九色敦煌·五彩申城”、“江上明月夜,沙洲共此时”、“烁灼明珠,瑰玮敦煌”等主题产品之外,还打造了“何以敦煌展”主题门店,并推出了“何以敦煌”大展系列旅游产品和跟团游产品限时优惠。


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也计划带来多款“何以敦煌”主题咖啡甜品套餐。此外,以敦煌艺术为灵感的文创也将陆续上新,集艺术与实用为一体的创意产品,将敦煌元素与中式之美融入日常,让生活充满意趣。


带来高质量“文博+”“旅游+”盛宴


“历史上的敦煌曾经也是一个华戎交汇的都市,和上海国际大都市的定位是一样的。希望能借助这个窗口,向更多的观众来展现敦煌的文化,引导更多的游客去敦煌实地参观了解。”在接受采访时,甘肃省文物局二级巡视员白坚如此表示。


“何以敦煌”开展。劳动报记者贡俊祺 摄影


据介绍,“何以敦煌”大展开幕当日,中华艺术宫策划了覆盖全天的丰富美育活动,并且将场馆开放时间延长至夜间,带来一场别开生面的“美术馆奇妙夜”。展览期间,中华艺术宫推出“何以敦煌”系列名家讲座,邀请敦煌研究、美术、文博领域的资深专家学者,以每两周一场的频率引领大家近距离领略敦煌这颗丝路明珠不平凡的前世今生。每个周末,观众还将有机会参与原作客厅、岩画体验、壁画临摹等丰富多样的艺术体验,感受敦煌艺术的魅力。


上海文旅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何以敦煌”艺术大展仅仅是一个开端,通过上海旅游节这个重大平台,借助“文博+”和“旅游+”的双向赋能,广大市民和海内外游客可以欣赏到更多高质量的文化旅游艺术盛宴,持续促进流量聚起来,人气热起来,消费旺起来。


头图为市民在观展。劳动报记者贡俊祺 摄影




摄 影:贡俊祺
责任编辑:胡玉荣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水晶酒店迎来全方位升级,开业3个...

传统文化体验引领端午出游热潮,“...

“苏州河十二国色”主题曲首秀,新...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