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客观、公正反映全国医院一流专科的顶尖水平和该专科领域的临床实力、学术声誉,为老百姓治疗疑难杂症指点迷津,由全国近6000名国内著名同行专家参与评选的复旦版《2023年度中国医院综合排行榜》和复旦版《2023年度中国医院专科声誉排行榜》,11月16日在上海发布。
此次,全国共有100家医院进入《2023年度中国医院排行榜》,45个专科(前10名)榜上有名。这是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作为独立第三方开展的公益性项目,也是复旦版中国医院排行榜连续第十五年发布。
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所长高解春表示,今年评委专家库总人数从去年的5655人增加至5909人,共向5909名专家发出邀评函,收到有效回执从去年的3782份增加到3840份,有效回复率65.0%,继续领先于“排行榜评选常态化”已有34年历史的美国最佳医院评选33.5%的专家有效回复率。
今年复旦版《中国医院综合排行榜》在各大医院名次的“表达”方法有了重大改变,百家医院由原来的第1至第100名顺序排名,改变为不直接排名。分为A + + + +、A + + + 、A + + 、A + 和A 五个等级,每一等级20家医院,A + + + +为最高等级。医院排名先后按行政大区编码(华北、东北、华东、华中、华南、西南、西北)排列;同等级排名不分先后,院名笔画少为先。虽 “表达”上有重大改变,然评选方法不变,规则不变,依然借鉴美国best hospital专家评议的方法,综合考虑学科建设、临床技术与医疗质量、科研水平等因素,同时充分结合中国的现实国情,采信符合中国国情的权威第三方数据,运用科学严谨的方法进行统计,并在稳定的评价体系的基础上,逐步优化和细化评价方法。
高解春说,表达方法的改变主要源于美国best hospital医院排行榜从去年起已开始改变,纳入排行榜的医院排名不分先后,以字母A、B、C、D排序。而排名“表达”改变更深的“道理”和逻辑是:复旦版中国医院排行榜的“初心”一直是以学科声誉为魂,客观、公正的反映全国医院一流专科的顶尖水平和该专科领域的临床实力,为老百姓治疗疑难杂症指点迷津,但实际遇到的现状是每个区域有综合性医院,也有专科医院,有的医院学科多,有的医院学科少,有的医院学科大,有的医院学科小,如此,学科多的大医院和学科少的小医院相比,或大医院的大专科和小医院小专科相比,没可比性,有失偏颇和公平,易导致医院间过于“内卷”, 亦易“造成”医院间规模攀比。改变“表达”,就是为了提倡医院更加关注学科建设和专科能力提升。
从关注医院建设,到注重学科建设,这是国家动态要求的最新进步表现,也是顺应国际潮流。复旦版医院排行榜从诞生起,就一直强调学科建设。一个医院的好坏,病人满意不满意,最终还是看临床专科能力的优劣。事实上,自复旦版《中国医院综合排行榜》诞生以来,越来越多的群众出现了“拿着榜单找医院看病”的现象。高解春认为,更重要的是“找到一家医院的好专科看病”,不同地区的老百姓看病都能够找到好医院、好专科,上榜医院不仅限于“北上广”,这样让能让医疗水平更均质化。因此,今年的榜单分区域排列,有望让本就人满为患的大医院的病人实现分流,让各个地区的好医院、好专科都能为人所了解。
从今年的榜单来看,上海四家医院进入全国医院综合排名的A++++,分别是仁济医院、瑞金医院、中山医院、华山医院。
全国综合排行榜。制图:李蓓
上海综合榜单。制图:李蓓
以下为按专科分类的排行榜,大家按需保存。制图:李蓓
头图为复旦版《2023年度中国医院排行榜》发布现场。摄影 李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