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18日,上海市民健康知识读本发放活动在上海人民城市实践展示馆举行,向市民代表发放《上海市民肿瘤防治知识手册:“看透”癌症》。后续全市将发放40万本纸质《手册》;《手册》电子书在微信读书、掌阅和有赞微商场上线,《手册》有声书在喜马拉雅APP同步上线。
为进一步增强癌症“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健康意识,市卫生健康委、市爱卫生办特邀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副院长吴凡教授领衔,组织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肿瘤医院、妇产科医院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胸科医院等顶尖专家,编写《上海市民肿瘤防治知识手册:“看透”癌症》。
本书共分十一章,从如何早发现“领头羊”肺癌到怎样消灭“最笨”的大肠癌,从青年女性高发的甲状腺癌到已非“红颜杀手”的乳腺癌,从健康饮食预防胃癌到中老年男性警惕前列腺癌,从早发现“任重道远”的胰腺癌到筛查已有“黄金组合”的肝癌,从防止“病从口入”的食管癌到“易防可控”的宫颈癌……全面介绍本市乃至全国10种高发肿瘤特点、高危因素、预防措施、早筛早诊、治疗方法和疗效等内容。首篇开宗明义——把肿瘤提前“关在笼子里”,最后附以延伸阅读介绍基因与肿瘤的密切关系,形成全链条肿瘤防治知识科普宣传,引导市民以科学态度看待癌症、重视筛查,做到早发现、早诊断和规范治疗,不断提高生活质量。
扫码可收听上海市民肿瘤防治知识手册。主办方供图
据悉,2008年以来,上海市政府已连续17年向常住居民家庭免费发放健康知识读本、实用健康工具。今年市民健康知识读本聚焦“肿瘤防治”这一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既是对当前健康趋势的精准把握,也是对市民健康需求的深切回应。
监测数据显示,癌症是上海市民仅次于心脑血管疾病的健康困扰:2020年上海户籍居民中新发癌症病例8.5万例,同年有3.86万人因癌症死亡。同时,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全市常见恶性肿瘤诊断时早期比例提升至40%,癌症五年生存率达到59%,比十年前提高了14个百分点,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5个百分点,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并呈稳步上升趋势。这一成绩的取得,离不开“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三早”策略有效实施。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1/3癌症完全可预防,1/3癌症可通过早期发现得到治愈,1/3癌症运用现有医疗措施可延长生存期、减轻症状、改善生活质量。近年来,上海加大癌症筛查项目投入,扩大筛查覆盖范围,使更多市民能在肿瘤早期得到及时发现。同时,通过提升医疗机构诊断能力和治疗水平,确保早期诊断准确性,并为患者提供更加个性化、精准的治疗方案。这些举措不仅延长患者的生命,更极大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发放活动后,人民城市健康科普讲师团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主任李兆申和《手册》编写专家委员会成员、市疾控中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与伤害防治所所长施燕为市民带来一场癌症防治“三早”科普讲座。
头图为上海市民健康知识读本发放活动现场。于玘珺 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