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春运下的火车票代售点:繁华不在,坚守仍存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包璐影 发布时间:2025-01-09 16:33

摘要: 2025年春运期间,预计上海对外客运到发总量将达4961万人次,同比增长14%,或创历年新高。


2025年春运期间,上海对外客流呈现出一篇繁忙景象。预计到发总量将达4961万人次,同比增长14%,极有可能创下历年新高。其中,铁路运输客流同比预计增长16%,学生流、务工流、探亲流多重客流叠加,这足以表明,春运期间群众出行需求十分旺盛。


在铁路12306互联网售票平台上,车票常常面临“秒杀”局面,一票难求成为常态。然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曾经在火车票销售中承担重要任务的火车票代售点,如今却门可罗雀。近日,记者特意走访了上海为数不多的几家火车票代售点,聆听那些还在坚守中的售票职工心声,也了解选择在代售点买票的返乡旅客背后的原因。


代售点开办近20年,坚守源于情怀


下午13时30分左右,记者来到了位于闵行区七莘路上的一家火车票代售点,这里是闵行区仅有的两家代售点之一。“我们的代售点差不多已经开了近20年了,2019年刚刚其他点位搬到七莘路。”该处铁路车票代售点票务负责人告诉记者,墙角上S28021的“入职代码”无声地诉说着这家代售点的悠长岁月。


小小的房间内,两名职工端坐在电脑前,忙碌地录入各种旅客信息。原来,这里还承接了一部分旅游公司的业务,为有旅游出行需求的乘客购买车票。“现在大家都在手机上、网上买票了,如果我们不拓展一些其他业务,那就更难支撑下去了。”这名负责人坦言,公司之所以坚守至今,纯粹是出于一份情怀。

墙上的编码显示着代售点的悠长岁月。劳动报记者 包璐影 摄影


“很多人还是觉得线下买票更放心,和我们工作人员面对面交流,觉得心里更踏实。”负责人告诉记者,在互联网如此发达的当下,对于一些不会使用手机购票的中老年人、务工人员来说,刚需代售点购票还是有一定市场的。


过了没多久,50出头的周阿姨就来到了代售点,原来,前一天她就来过这里,靠着工作人员的手速,成功抢到了4张春运期间前往长春的普速列车车票。但是,由于没和家中孩子沟通好,导致双方在信息上存在理解偏差,结果错买了其中一张车票。无奈之下,周阿姨只能让孩子退掉了在手机上买的车票,第二天再来代售点寻求帮助。


记者了解到,像周阿姨这样的情况不在少数,很多人图的就是代售点购票时的这份安心和有人指导的便利。


“去年车票也是在这里买的,我的福地”


采访中,记者发现,选择代售点购买春运火车票的基本都是上了年纪,且不太会操作手机的中老年人和务工人员,大部分都是在附近打工的人。相比奔赴市中心区域的火车站售票点,代售点从距离上来说无疑近了许多,也方便了许多。


14时刚过,距离下午上海站和上海南站等普速列车的春运开票时间还剩不到半小时,在附近务工的吴金根开着电瓶车过来了。一进门,他就熟络地拿出两张身份证,告诉工作人员自己想要购买的普速列车车次。


抢票前,工作人员认真地记录下售票人的车次和信息。劳动报记者 包璐影 摄影


“我回东乡,两张K287卧铺。”吴金根一边和工作人员说着,一边打开了手机12306APP,“昨天也试着在手机上买,不停地刷,一开始说没放票,结果刚开票就卖光了,更不来不及抢。”


吴金根坦言,东乡站的车票特别紧俏,去年自己回家过年也是在这个代售点买到了普速列车的火车票,所以这次赶紧再来试试运气。


工作人员听闻后,给出了颇为中肯的建议,“要不,你买到南昌吧,提早2站到东乡下车,一张票就多了10块钱,那边是大站,车票好抢一些。”吴金根听闻后想了一想,点头答应了下来,“他们肯定更专业,信他们的。”


14点30分,除了上海虹桥站外,上海其他几大火车站的春运车票准点放票。随着两名工作人员的指尖在键盘上飞速敲打,一遍遍按下确认键,最终,好消息传来,吴金根的2张火车票抢到了。


“太开心,总算解决了回家过年的大事。”在额外支付了5元一张的销售服务费后,吴金根花了402元买到了2张春运返乡的卧铺票,“这地方真是我的福地,连着两年都帮我解决了买票难题,看来明年还得来。”


大家的帮助下,务工人员老舒试着在手机上操作使用抢票功能。劳动报记者 包璐影 摄影


在附近务工的老舒因为不会操作手机买票,也想来代售点碰碰运气。工作人员发现,他要买的是重庆方向的普速车车票,便赶紧在空闲之余手把手教他使用了今年铁路12306新推出的川渝地区自动抢票功能。


“来,你跟着我操作,把要选择的车次、旅客信息都填好,一键提交。”在记者和工作人员的帮助下,老舒第一次尝鲜,使用起了这个买票“新工具”。


“行,那我明天再来代售点看看,手机如果没抢到,再找你们帮忙。”看了一眼刚预付款成功的屏幕,老舒搓了搓满是老茧的手掌,长舒了口气。


上海目前火车票代售点仅剩23家


“这两天人是稍微多了些,但也就集中在下午2点左右,开票后半小时内,基本就又门可罗雀了。”七莘路代售点的票务负责人直言,由于代售点和手机APP网络购票的功能基本都是一样的,所以,除了一些特殊群体,鲜有人还会选择来这里买票。


那么,距离市中心更近的一些火车票代售点情况如何呢?在长宁区天山路上的一家代售点,记者观察发现,相比七莘路这家,这里显得更冷清了。


大部分现存的火车票代售点门可罗雀。劳动报记者 包璐影 摄影


记者以购票者的身份进行了简单咨询。工作人员表示,如果买高铁票可以来试试,“你要是想买普通列车的火车票,那还是要靠手机抢,我们这里也不好买。”当被问及是不是需要早点来排队,这样更能容易买到票时,对方表示:“不用早来,我们这儿基本不排队,随到随买。”


采访中,不少代理点的负责人都私下表示,目前上海还在正常营业的火车票代售点为数不多,经营状况也都不是太理想。记者通过铁路12306APP查询后发现,目前可在12306上查询到的代售点数量也只有23家左右。其中,静安区数量最多,共有7处。宝山区紧随其后,有4处。不少区甚至都已经找不到代售点的踪影了。


鼎盛时期遍地开花多达到200余处


眼前的冷清景象,不禁让人回想起火车票代售点曾经的辉煌。那时,街角的火车票代售点人潮涌动,每到春运、暑运、五一、国庆等出行高峰期,这里门庭若市,人们排着长队购票,一时之间成为了城市街道上一道独有的风景。


据悉,火车票代售点兴起于上世纪50年代,它打破了以往售票工作的诸多限制,有效缓解了售票等客上门和火车票难买的问题。当时,旅客到火车票代售点,提供乘车日期、车次、到站名、席别、张数等信息,代售点再打电话到火车站售票处转告这些要求,车站售票处会立刻派人把车票分发到各代售点,方便旅客在规定时间内取票。


这种售票模式切实满足了当时票务市场的需求,解决了大多数人买票难的问题。一时间,火车票代售点在上海如雨后春笋般遍地开花,鼎盛时期数量多达200多个,主要分布在南京路、淮海路、四川路、提篮桥、曹家渡等地段。日常每个代售点每天能售出一百多张火车票,节假日时订票量更是成倍增长。


附设在商店、旅馆门口的火车票代售点,这种风潮一直持续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电脑逐渐普及之时。2011年前后,12306官网正式上线运行。2013年,12306新增移动支付通道。此后,互联网购票迅速风靡,受此冲击,火车票代售点的黄金时代就此落幕。


科技的快速发展,时代也在不断进步,旧的事物不可避免会因为跟不上前进的步伐,面临被淘汰的命运。然而,不论发展速度多快,对于一部分人而言,火车票代售点并非一无是处,且仍然有其存在的意义。


它就像一座桥梁,连接着传统与现代,既保留了过去人们面对面交流、解决问题的温暖,又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为不同群体的出行需求托底,维持着社会出行服务的完整性与包容性,在时代的洪流中坚守着那份难能可贵的人文温度 。


头图为上海所剩为数不多的火车票代售点。劳动报记者 包璐影 摄影


摄 影:包璐影
责任编辑:徐巍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站足3小时等开票、线下排队手机抢...

2025年春运首日火车票明起开售...

距离2025年春运火车票开售仅剩...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