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节| “经济葬”越来越受上海人推崇,最低800元就能与大自然“同眠”,还有政府补贴可以领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王嘉露 发布时间:2025-02-27 14:56

摘要: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将目光投向节地生态葬,这一新型殡葬方式正逐渐走进大众视野。

在人生终点站,用最简单的方式“回归自然”


再过一个月,清明将至。这是生者与逝者对话的季节,也是城市殡葬观念悄然变迁的刻度尺。


在传统的殡葬文化里,墓地常常被赋予了一种特殊的意义,它不仅是逝者最后的栖息之所,更承载着生者对其深厚的情感与敬重。正因如此,过去在人们的传统观念深处,似乎只有那些价格高昂、气派豪华的墓地,才足以彰显对逝者的追思之情。然而几十万的墓地购置费用,对于许多家庭而言,无疑是一笔沉重的负担。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观念的不断革新,这种传统认知正悄然发生着变化。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将目光投向节地生态葬,这一新型殡葬方式正逐渐走进大众视野。


故人在鲜花的环绕中长眠。劳动报记者贡俊祺 摄影


其实,上海早在2000年就开始推行节地生态葬了。细数这25年,我们会发现,越来越多有社会影响力的名人、学者开始选择以节地生态葬的方式长眠:例如在上海福寿园中,“红房子”医院创始人王淑贞长眠于优雅安静的七星亭内;曾执导《今天我休息》、《李双双》等影片的导演、编剧鲁韧选择了“从大自然中来,又回到大自然中去”的花坛葬;中国外科病理诊断奠基人之一的顾绥岳则是“入室为安”的室内葬……


每年,上海癌症俱乐部都会聚集在一起集体送别“爱友”,他们选择的是花坛葬,不保留骨灰,平均每人仅占地0.05平方米。历年来,已有百名俱乐部成员选择节地生态葬。


这些名人与病友的影响力,很大程度上带动了上海节地生态葬的认知度普及,特别是癌症俱乐部,他们每年来报名参加送行的人不断递增,这种行为受到公众的关注,又进而带动更多人跟随前人的脚步。


此外,选择海葬的家庭数量这几年也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市民陈女士一家在母亲去世后,毅然选择了海葬。她表示:“母亲生前就特别喜欢大海,觉得大海广阔无垠,包容万物。而且我们兄弟姐妹现在都在不同城市工作,要是买个墓地,以后祭扫会很不方便。海葬对我们来说,既符合母亲的心意,又经济实惠。”


在这场观念转变的浪潮中,年轻人发挥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在社交媒体上,有关节地生态葬的讨论热度持续攀升。许多年轻人认为,节地葬并非寒酸、局促的象征,而是一种顺应时代发展、环保且富有意义的选择。他们不再将墓地的奢华程度与对先辈的情感划等号,更注重安葬方式的环保性、可持续性以及对逝者个人意愿的尊重。


市民前往墓园祭扫,资料照片。劳动报记者贡俊祺 摄影


一些年轻人甚至早早规划自己的身后事,选择节地生态葬,他们觉得,与其花费大量金钱在一块土地上,不如让自己以更自然的方式回归大地,为子孙后代留下更多的资源。


正如一位网友的留言:“想要树葬、花葬或是海葬,希望未来我孩子们的清明节,就像古时的上已节,可以带着爱人孩子去踏青游玩,享受难得的春季时光,而不需舟车劳顿地来看一个石碑。”


这种观念的转变,背后有着多重因素。一方面,随着环保意识的普及,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土地资源的珍贵。传统的墓葬方式占用大量土地,而节地生态葬则能有效节约土地,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另一方面,社会的多元化发展让人们的观念更加包容和开放,对生死的理解也不再局限于传统模式。


此外,各地政府也纷纷出台相关政策,鼓励节地生态葬。


如今,节地生态葬正逐渐从一种小众选择走向大众视野,成为越来越多人认可的殡葬方式。它不仅是一种安葬形式的改变,更是人们对生死观念、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等多方面认知提升的体现。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相信这种更加绿色、环保、文明的殡葬方式,会被更多人接受和选择,在生死之间,找到一种新的平衡与和谐。


千元“经济葬”日益受追捧,还能申请政府补贴


上海作为土地资源高度稀缺的超大城市,生态葬不仅是环保选择,更成为市民应对高昂殡葬成本的重要出路。根据最新数据,上海54家经营性公墓都能提供树葬、花坛葬等节地生态葬式,价格跨度从百元到二十万元不等,满足不同家庭需求。


节地葬式主要包括壁葬、廊葬、亭葬、室内葬等将骨灰长期安放于骨灰格位中的立体葬式,树葬、花坛葬、草坪葬等将骨灰藏纳于土、不树碑的安葬方式,以及家庭成员合葬的方式。生态葬式是指将骨灰撒散、深埋入土等,不保留骨灰,不建墓基、墓碑,土地可循环使用的安葬方式。办理节地葬和生态葬还有政府补贴。


一、补贴标准

每具补贴标准为1000元。


二、申请方式

市民可在办理落葬后通过“随申办”的“节地生态安葬补贴”应用服务或者到办理落葬的经营性公墓、经营性骨灰堂,提交下列有关材料,办理补贴登记:

1.丧事承办人身份证件;

2.亡故居民户籍证明材料;

3.墓穴(格位)证书;

4.火化证明;

5.墓穴(格位)购销合同;

6.《上海市节地生态安葬补贴登记表》;

7.丧事承办人银行卡。


上海节地生态葬,价格多为千元至万元

海葬可获4600元补贴


本市户籍人员过世后,其丧事承办人在本市经营性公墓选择节地生态葬式就能享受补贴。上海的各家墓园提供的项目都不尽相同,记者为此咨询了沪上几家公墓的价格。


松鹤墓园

可降解生态葬(使用期限10年) 3800元起

壁葬5万起

花坛葬5-9万


福寿园

壁葬单穴3万起 双穴11万起

花坛葬单穴4.8万起 双穴11万起

草坪葬双穴20万起

树葬7-8万


福乐山庄

壁葬6万起

可降解生态葬3000元起


松隐山庄

壁葬单穴43800 双穴80800

花坛葬单穴8万起


华夏公墓

壁葬6.2万起


滨海古园

壁葬双穴5-7万

深埋不保留骨灰2-11万


福寿园海港陵园

花坛葬43800起

生态葬10万元以内


(价格仅供参考,具体价格请咨询相关墓园)


一款10万元以下的节地葬。墓园提供


值得一提的是,上海还出现了一种价格仅为800元的“超级经济葬”。在上海福寿园的“希爱林”,上海市癌症康复俱乐部众多成员秉持“让生命溶于绿色,把土地留给后代”的科学生死观,选择节地生态葬。一个14平方米的扇形花坛可落葬255人,平均每人仅占地0.05平方米,费用仅为800元。


此外还有海葬。海葬是指将骨灰撒散到本市指定海域的安葬方式。本市户籍人员过世后,丧事承办人为其办理骨灰撒海并不再保留骨灰,可享受补贴。每份骨灰撒海补贴标准为4600元。其中3000元直接补贴给家属,1600元用于为家属提供乘坐骨灰撒海活动的车船票、保险费等服务费用(不超过六人)。


不过由于受天气条件制约,上海每年只能利用春秋两季的四个多月时间进行海葬,适航期有限,因此平均等待时间大约为半年。


一、预约方式

1.电话预约:拨打白事热线962840或者海葬服务专线:021-66600544。

2.网络预约:在“随申办”的“海葬预约与补贴”应用服务预约;关注公众号“上海海葬”或登录上海海葬网预约办理。

3.现场预约:上海市宝兴殡仪馆(地址:上海市虹口区西宝兴路833号)2号楼2楼223室。


二、补贴登记

市民接到海葬服务机构《办理参加海葬活动告知书》后,于指定日期办理逝者海葬活动手续时向海葬服务机构提交下列有关材料,办理补贴登记:

1.承办人身份证件;

2.承办人银行卡;

3.亡故居民户籍证明材料;

4.火化证明;

5.《上海市民海葬补贴申请表》。


“身后事”服务:更体现环保风尚与人文关怀


代客祭扫:从基础服务到情感定制


对于一些无法亲临墓园的市民,代客祭扫服务应运而生。这项服务已覆盖多数公墓,基础套餐35元,包括擦拭墓碑、献花、鞠躬,并提供照片反馈。


代客祭扫服务为因工作繁忙、身处异地或行动不便等原因无法亲自前往的市民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越来越受到认可。同时,代客祭扫也因其减少碳排放的环保理念而日益为年轻人推崇。


生前契约:提前规划身后事


所谓“生前契约”是一种更具前瞻性的殡葬服务决策方案。人们在生前即可就自己身后的安排提前与殡葬公司进行沟通协商,规划完成之后双方再以受法律保护的合同文本形式将服务内容进行确认,一旦未来服务被触发,殡葬公司即会按照逝者身前的意愿进行处置,身后事的决策人从过往的逝者家属变为逝者本人。通过生前契约,可以避免更多身后矛盾冲突,也体现出当下人的一种极简生活态度。


现场祭扫:无烟祭奠,让鲜花寄托哀思


上海殡葬服务已全面实行“无烟祭扫”,建议市民通过鲜花祭扫等文明低碳方式进行祭扫。希望广大市民尽量选择公共交通错峰出行、错时祭扫;祭扫活动中注意人身和财物安全,听从交警、治安和墓园工作人员的指挥,不违规燃放烟花爆竹、不燃烧迷信殡葬用品,通过共同努力实现祭扫活动的安全、文明、和谐、有序。


头图为手拿鲜花祭扫的市民,资料照片。劳动报记者贡俊祺 摄影


摄 影:贡俊祺
责任编辑:李蓓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880元的墓葬推广7年只卖出22...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