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3日,上海老年大学新学期开学第一天,家住徐汇的李阿姨早早地就和老伙伴们来到学校,期待着新学期的新课程。劳动报记者从今天召开的上海老年大学提质扩容体系建设推进会上了解到,上海老年教育联盟校在原有基础上,新增了13所区级老年大学及4个教学点,老年大学“一课难求”的问题或将得到缓解。
新增13所区级老年大学及4个教学点
随着上海人口老龄化加剧,老年人对学习的渴望愈发强烈,老年大学需求旺盛。此次推进会针对这一现状,从多个维度发力,着力增加学额供给。在规模拓展上,上海老年教育联盟校在原有基础上,新增了13所区级老年大学及4个教学点。包括上海老年大学静安分校、上海老年大学长宁分校、上海老年大学虹口分校、上海老年大学杨浦分校、上海老年大学宝山第二分校等13家单位正式加入上海老年大学联盟校,并新增了上海老年大学国顺校区教学点、上海城建职业学院教学点、上海音乐出版社教学点、玄合医疗教学点等4个教学点。
就此,上海老年大学形成了1所市级总校+41 所分校和 12 个教学点的老年大学体系架构,这一举措标志着上海老年大学联盟校体系的进一步完善,推进落实了“市-区-街镇-居村委”四级老年教育机构的建设,织密了老年教育 15 分钟学习圈,让更多老年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
校区和教学点增加了,课程质量如何提高?据了解,上海老年大学针对老年人学习需求进行了调研,不仅在课程设置上增加人工智能、数字素养、老年健康管理等前沿实用课程,还将成立市级老年教育课程联合教研室,精心打造适需、时尚、精品、高端课程。
记者在会议上获悉,此次上海老年大学“扩容提质”还将积极拥抱数字化浪潮。老年大学将启动联盟校资源共享机制,借助数字技术搭建课程资源共享平台,打破校际壁垒,提高优质课程资源的普惠性与可及性。同时,利用人工智能搭建个性化学习平台,依据老年人学习特点和兴趣偏好定制学习路径与方案,借助大数据精准预测学习需求,合理调配资源,提升教学效率与质量。
把基础性课程送到老人家门口,还可按需定制特色课程
上海市徐汇区业余大学(上海老年大学徐汇分校)校长陈宏观告诉记者,目前徐汇区各类老年教育机构26所,开设班级2140个,学员17.89万人,占徐汇区60岁及以上人口51.36%,供给规模、覆盖程度处于较高的领先水平。但老年大学课程存在着“两极化”现象,有些课程班级“挤破脑袋”,有些则是“门可罗雀”。
“我们发现借鉴普通教育体系以集团化、学区化促进均衡发展的经验,通过建立多层次的老年教育联盟,能够更好地持续推动区域老年教育扩容增效。”陈宏观校长说,一方面学校将需求规模大的基础性课程,持续下移配置,通过街道老年学校,延伸进居村委学习点、养老机构、党群服务中心、生活盒子,另一方面适当集中配置需求个性化的特色课程、高端课程,这学期更是新推出了“定制课程”。“比如说,像珠宝鉴赏、茶艺等高端课程,如果人数到20人,我们就可以根据需求开课。”
有好课,还得有好老师,老年大学不少老师年龄都偏大,如何解决?“目前,我们面向全社会招募兼职老师,已经将教师平均年龄降低了8岁。”但对于老年大学如何吸引更优秀的师资问题,陈宏观坦言,目前老年大学的课程课时费处于比较低的水平,他认为或许可以探索在公益课程的基础上,针对高端定制化课程,适度提高些课时费,增强师资吸引力。
头图为上海老年大学提质扩容体系建设推进会现场。校方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