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宣布,为持续推动高等教育提质升级,进一步增加“双一流”建设高校本科招生规模,去年在优质本科的扩容方面扩招了1.6万人,今年力争再增加2万人。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武汉大学等高校相继宣布扩招计划。
重点培养国家紧缺人才,多所高校宣布扩招本科生
近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武汉大学、中国农业大学、湖南大学、云南大学等多所高校,已宣布扩招计划。这些扩招计划重点面向国家战略急需、基础学科和新兴前沿领域。
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都将增加150名本科生名额。其中,北京大学主要依托元培学院、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工学院以及临床医学专业进行培养。清华大学将成立新的本科通识书院,着力培养人工智能与多学科交叉的复合型人才,提升创新人才自主培养能力,以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与社会发展需要。新增本科生将进入新成立的书院学习。
上海交通大学2025年将继续增加150名本科招生名额,重点面向国家急需的前沿技术和新兴业态,扩大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医药、医疗健康、新能源等学科领域的招生规模。武汉大学2025年计划招生7300人,增加的招生名额将重点面向国家急需的前沿技术和新兴业态。
中国农业大学则宣布2025年增加500名本科招生名额。重点面向国家急需的前沿技术和新兴业态,紧紧围绕粮食安全、生物智造、人工智能与装备制造、绿色能源与可持续发展、食品安全与人类健康等学科领域,扩大招生规模,同时计划开设院士班、卓越工程师班等人才培养班型。
湖南大学宣布,2025年,学校将增加本科招生人数300人,招生计划规模将达到6133人。招生计划增量将重点投放至基础学科、新工科、新文科与战略新兴领域专业。此外,学校今年计划新增量子信息科学、电子信息材料、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三个本科招生专业。
推进优质本科扩容,让更多学生“上好大学”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分类推进高校改革,扎实推进优质本科扩容,加快 “双一流”建设,完善学科设置调整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今年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以下简称《纲要》)也提出,有序扩大优质本科教育招生规模。清华、上海交大等“双一流”建设高校,公布“扩招”计划,是对“优质本科扩容”政策要求的具体落实。
从扩招专业和人数来看,此次规模并不大,主要集中在培养国家急需的前沿技术和新兴业态领域。除了满足培养国家紧缺人才培养,也与满足更多学生能够“上好大学”,接受优质高等教育有关。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原校长包信和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全年出生人口为1786万人,达到了一个高峰,我们将在2033年前后达到高等学校学生潮的高峰。目前国内“双一流”等优质高校的录取人数占整个学生录取人数的6%左右,如果不扩招,优质高校的录取比例会降很多。因此,这一波扩招还是为了让优质教育惠及百姓。
扩招之后,也将对大学人才培养带来挑战。上海交通大学校长丁奎岭表示,上海交通大学近3年累计增加招生名额400多个,无论是生源质量还是教学水平都不降反升。人才培养的质量关键在于学校如何培养和引导学生,而不是人数。在服务国家战略的人才培养长效机制建设方面,学校将构建“招生—培养—就业—校友”全链条人才培养模式,形成“战略需求—精准选才—增值培养—终身成长”的闭环体系,努力确保招生规模与培养质量齐头并进。
头图来源:图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