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17日,上海中心气象台发布信息,本市今天郊区最低气温达到了-1.9℃,妥妥的冬日感觉。不过,这波“倒春寒”预计到周三就会结束,周四起本市气温开始逐日回升,到了周日最高气温甚至能达到25℃,相比今天要增加了13℃之多,简直有了初夏的感觉。
进入3月之后,上海的天气就如同坐起“过山车”一般,起伏不定,而且上下幅度巨大。3月2日的时候,本市最高温度28.6℃,再创3月初历史最高温,郊区中青浦达到了29.9℃,距离30℃仅仅一步之遥,体感完全不像3月,反而像6月。
然而,仅仅一两天后,伴随着北方强冷空气的来袭,申城大风降温,到了3月5日时最高气温只有8.4℃。之后,天气转好,气温开始缓慢回升,申城在3月10日冲击入春成功。可还没来得及感受春暖花开,新一波寒潮又是风雨降温,上海仿佛“一秒返冬”。3月16日,上海崇明、奉贤、青浦、金山四区发布寒潮蓝色预警,今天上午郊区最低气温跌破冰点,市区徐家汇站也只有3.4℃,可谓是“瑟瑟发抖”。此次冷空气过程,除中心城区宝山和浦东外,郊区降温达寒潮标准。今天风力仍较大,白天阳光上线之后,气温迅速攀升,全市最高气温普遍在12-14℃之间。午后体感温暖不少。
根据2017年制定的《倒春寒气象指标》,气象学上的倒春寒是指每年春季(3月至5月)出现的前期暖后期冷,且后期气温明显低于正常年份的现象,简单地来说,就是“前春暖,后春寒”。由此来看,至少这波寒潮达到了“倒春寒”的标准。
其实,季节转换也会经常出现反复,进入某一季节后,气温还可能出现大的起伏。就拿春天来说,即便是入春了,也不代表就会一直暖和,春季本就是冷暖交替最频繁的时节,回暖与寒潮过程都是正常的天气现象,这也是春季为何总被人称为“娃娃脸”的原因之一。
事实上,在冷空气补充影响下,周三前申城气温处在低位,总体在3-13℃。但是从周四起,申城不仅天气晴好,气温也要拉出一根长阳线,本周四至周日最高气温在19-25℃,最低也有6-13℃,暖如常年4月中下旬甚至5月。从预报来看,到了3月26日,最高气温甚至达到27℃,最低气温也有18℃,简直有了初夏的感觉。
为此,气象部门提醒,3月气温波动较大,乍暖还寒,大家要及时增减衣物,预防感冒。俗话说,“春捂秋冻”,春天穿衣“捂一捂”非常关键。研究显示,对于老年人和体弱多病者,15℃是捂与不捂的关键温度。即当气温持续稳定在15℃以上时,就无需再捂。进入清明后,气温平稳上升,便可根据天气变化适时减衣。
头图来源:图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