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把春天装进胃里,清明前,遍寻沪上美食,满是鲜爽与清新的“春滋味”。
明前刀鱼细如棉,明后刀鱼硬如铁。被称作“开春头道鲜”,清明前的刀鱼可谓“腴而不腻、鲜美称绝”。清蒸刀鱼最是保留原汁原味,鱼鳞经蒸煮已化为一层油脂附着在鱼身,鱼肉鲜嫩细腻且清甜。轻轻抿嘴,几近入口即化。
午间时分,沪上老字号一位难求,食客们大排长龙为的是一碗历经熬煮的“顶级光面”。猪大骨、老母鸡、刀鱼松吊汤头,嘬一口入喉,鲜美之极。而历经上千次捶打将刀鱼肉制成柔嫩细腻的鱼茸,包裹入馄饨皮中,汆烫入汤,放一勺猪油,更是鲜得眉毛掉下来。
3月至4月在上海街头,冗长的队伍里满是来采买青团的食客。清明的美食里,少不了这一款糯叽叽的“绿胖团子”。艾草青汁与糯米粉等搅拌均匀制成青团皮,蒸煮后保留独特的清香。
今年,有青团有粉团,还有用南瓜泥制皮、榴莲入馅的“金团”,色彩各异。将糯米团子再在糯米中滚上一圈,成为了“粢毛团”。各家的馅料各有所长,咸甜皆适口。
清明,还要尝尝春菜。清炒蚕豆,“咬”下第一口春日鲜味。春笋入汤是为“腌笃鲜”。“春菜贵族”香椿头,热炒、凉拌皆宜,一碗香喷喷的香椿炒鸡蛋最是“椿”意涌动。上海小囡也喜欢“马兰头拌香干”,是一道清爽不油腻的春日凉菜。
打破常规,今年清明的菜单里还多了一道“板蓝根青菜”。把菘蓝(板蓝根)和甘蓝型油菜杂交而成,将板蓝根中广谱抗菌的特性与杂交油菜结合。没有苦涩,反而是类似菜薹的脆甜,清炒或涮煮,都不易煮老。
上海本帮菜里,清明的餐桌上还有一道“酒香草头”,热锅冷油快速爆炒,出锅前还要喷上两勺白酒,锁住草头的清香鲜嫩。
舌尖上的清明,不负春日好时节。
老半斋人声鼎沸,满是前来品尝“顶级光面”的食客。大厨正在后厨忙碌着,将面条下锅为食客呈上。劳动报记者贡俊祺 摄影
捞起面条盛出装入碗中。劳动报记者贡俊祺 摄影
一碗刀鱼面,满是“银鳞之鲜”。劳动报记者贡俊祺 摄影
清明刀鱼季,清蒸刀鱼正当时。劳动报记者贡俊祺 摄影
螺蛳、河虾、竹笋、豆瓣、咸肉下锅翻炒,是春日里不可多得的一道鲜美时令菜。劳动报记者贡俊祺 摄影
眼下正是吃蚕豆的季节,看大厨现场烹饪“清炒蚕豆”。劳动报记者贡俊祺 摄影
香椿炒鸡蛋,最具春日特色。劳动报记者贡俊祺 摄影
上海人的春日餐桌上,少不了一盘“酒香草头”,大厨翻炒时不忘喷上白酒可谓是“酒香扑鼻”。劳动报记者贡俊祺 摄影
清明美食里,少不了糯叽叽的“绿胖子”青团,今年还有金黄色的“金团”。劳动报记者贡俊祺 摄影
食客正在购买青团,挑选心仪的口味。劳动报记者贡俊祺 摄影
遇见春天,遇见美好。劳动报记者颜筱依 摄影
沪上商超卖场里,红香椿、春笋、芦笋头、蚕豆、板蓝根青菜等当季限定的春菜销售红火。劳动报记者颜筱依 摄影
品味春天,市民正在细心挑选新鲜的带壳蚕豆。劳动报记者颜筱依 摄影
沪上餐饮门店,悬挂起了当季春菜。劳动报记者贡俊祺 摄影
静安区的一家标准化菜场内,市民正在挑选新鲜的春笋。劳动报记者颜筱依 摄影
营养丰富的芦笋也颇受市民喜爱。劳动报记者颜筱依 摄影
头图:“嘬螺蛳”的季节到了,上海总厨联盟会会长、中国商业技师协会技能大师委员会执行会长杨海为记者展示春菜烹饪“炒螺蛳”。劳动报记者贡俊祺 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