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 真如羊肉加工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最大的褒奖来自食客的一句“味道没变”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叶佳琦 发布时间:2025-04-16 15:16

摘要: 近日,真如羊肉馆的主厨、“80后”李国邦被评为真如羊肉加工技艺第四代代表性传承人。


夹一筷带皮的热气肉,再抿一口滚烫的酒,食客们一边聊天,一边抒发富足的喟叹。在真如寺南门外,有一家有着上百年历史的老店“真如羊肉馆”,是上海市民品尝羊肉,大快朵颐的好去处。


真如羊肉馆不仅名气响,其羊肉的制作技法还是市级非遗。近日,真如羊肉馆的主厨、“80后”李国邦被评为真如羊肉加工技艺第四代代表性传承人。这次,让我们一起来听他讲述传承与坚守老手艺、持续焕发百年老字号活力的故事——


李国邦制作羊肉。劳动报记者贡俊祺 摄影


选羊与验羊:到羊圈里看牙齿


真如羊肉的特点是“卤浓、肥甜、鲜糯”,且肥而不腻、酥而不烂。谈及其历史,要追溯到200多年前:乾隆年间,真如羊肉鼎盛时期,一条老街上有30多家羊肉馆。《真如镇志》记载:“旧时,每天凌晨3时半,农民上街泡茶馆,4时半许,进羊肉馆要上一碟羊肉,酌一二两白干,嗣后一碟羊肉汤面,即下田头。”


1958年,镇上赵氏、李氏等6家老字号合并成立国营“真如羊肉馆”,从此声名大噪。据介绍,首任主厨沈建中师承“阿桂羊肉”王氏与“余庆祥羊肉”李氏两脉,独创“白切”“红烧”双绝技艺。红烧羊肉面和白切羊肉这两道招牌美味令食客百吃不厌。1988年,真如的古镇牌白切羊肉获得了国家商业部部优产品称号,是上海唯一的羊肉部优品牌。


1999年,李国邦从安徽来沪打工,开始在真如羊肉馆当学徒,学习羊肉制作技艺。2007年3月,真如羊肉加工技艺入选第一批普陀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同年6月入选第一批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也正是在2007年,李国邦向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沈建中拜师学艺,逐步掌握了真如羊肉加工技艺各项要点。


“完整的真如羊肉加工技艺包含选羊、验羊、活杀、剔骨等10多道工序,非常复杂,每一步都至关重要。”李国邦总结道。初出茅庐的他,曾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在“选羊”上。


选羊,指的是要从羊群里,挑选本地散养的8月龄至两岁大的白山羊。李国邦回忆道,早些年,他们选羊时径直走进羊圈,通过检查羊的牙齿来确定年龄,挑中了以后,再把这头羊给绑到摩托车上带回羊肉店里圈养起来。“每头活羊大概是70、80斤,所以这是个眼力活,也是功夫活。”他笑道。


李国邦说,8月龄至2岁的白山羊,在品质和口感上都最为上乘。“羊年纪太小了,肉就太嫩了,没味道;年纪再大点呢,又会出现‘肉烂、皮不烂’的情况。”李国邦说,上等的食材往往只需要最简单的烹饪方式,因此,选羊直接决定了羊肉的品质,它的重要性也不言而喻。


力气与刀工:酥而不烂、肥而不腻、香而不膻


自上海实行活畜定点屠宰政策后,真如羊肉馆就与标准化的养殖基地建立了合作,专门选用6-8月龄、60-80斤的散养白山羊,经检疫后由定点屠宰场宰杀处理后,通过冷链车直接运送到羊肉店。而李国邦的工作重心,也调整至剔骨、改刀及烹饪上。


改刀、剔骨,考验的则是力气与刀工。李国邦一边操作,一边向记者手把手演示——


“骨头大的,要先剔骨。如果是红烧羊肉的,要将每块切至3.3两,再用棉线紧扎定型,锁住肉香;如果准备做白切羊肉,那要连皮带肉切2cm厚片,保证胶质分布均匀。”完成上述环节后,他开始将羊肉浸泡至冷水中,约2、3小时后,便能把血水全部泡出。


用棉线紧扎肉,锁住肉香。劳动报记者贡俊祺 摄影


如果要做红烧羊肉,还得把羊肉继续浸泡在秘制调料中。“我们有祖传的香包,再用盐、老姜、老抽、冰糖、红枣、香叶、桂皮、茴香作调料,腌制羊肉。具体的腌制时间要根据温度来决定,按现在的气候,腌制5、6小时后差不多能入味了,再把调料和羊肉一起上锅烧。”李国邦告诉记者,煮红烧羊肉需先用中火烧开,去血沫及腥膻味,接着调整至大火,撇去浮沫,最后用文火慢炖,通常要耗费7、8小时。


烹制一锅红烧羊肉,需要8小时。劳动报记者贡俊祺 摄影


白切羊肉的鲜味,不是用“水”煮出来,而是全靠一锅老羊汤。“老羊汤凝聚了羊身上的精华,师父教我时就再三关照:要把羊汤保存好,汤汁会越煮越香淳,羊肉则香酥、醇烂、肥鲜。”李国邦说,把白切羊肉直接放进老羊汤里,先用大火烧上3个小时,再转成中小火烧上一小时许,关火再焖上3至6个小时,用余温把肉焖酥。“具体烧、焖的时间也要由气温决定,并根据羊的年纪进行调整。我们通常一边烧,一边观察状态,确保出锅的成品雪白,吃起来口口留香。”李国邦说。


他还向记者透露了一个独门秘笈:“花雕酒”。“吃羊肉喝花雕酒,烧羊肉还是要用花雕酒。烧羊肉的时候,花雕酒往里一倒,酯类物质与脂肪产生美拉德反应,喷香喷香的味道就出来了!而这羊汤,也会越熬越香。”李国邦感慨道。


传承与坚守:每一碟肉每一碗面都品质如一


李国邦告诉记者,在真如羊肉馆生意最鼎盛的时期,他们一天要卖出88只羊;近几年,每天出售的羊肉约在800斤左右。“正是因为这门手艺很复杂,学起来花功夫,加之日常工作很辛苦,所以年轻人不愿吃苦去学,从事这一行的人也越来越少了。”他叹息道。


就从烹饪的时间为例。一锅羊肉,从下锅到起锅,需要8小时之久;如果算上改刀、浸泡的时长,那制作一锅羊肉需要20多个小时。“这就意味着每天工作时长很长,不分日夜的备菜,忙起来一整天都要呆在店里。”李国邦说。


李国邦在改刀。劳动报记者贡俊祺 摄影


除了身体上的辛劳,还有一重压力来自于精神。“真如羊肉是老上海人口中津津乐道的‘宝贝’,它是一个非遗项目,要传承下来并不容易。”俗话说,开店容易守店难,如何确保几十年里口味不变?如何确保每一碗羊肉面、每一碟白切羊肉品质如一?李国邦费尽了脑筋。


最大的考验出现在三伏天。头顶烈日、大块吃肉、大口喝酒,上海本地人向来有着三伏天里食羊进补的习俗。然而,三伏天的高温让羊肉制作充满艰辛。李国邦告诉记者,他至今还记得十二年前的一次“失误”:因为宰杀后的羊肉未进行降温处理,就直接装上冷链车送来了店里。短短的3小时内,羊肉就变了质,李国邦烧到一半后发现色泽、味道都不对,只能忍痛把一锅羊肉全都倒进了垃圾桶。“后来,我又用羊骨烧了整整三天,才把老汤给‘救’回来了。哎,这件事情现在回想起来都还难受,夜里会睡不着觉。”李国邦摇头道。


李国邦告诉记者,尽管工作艰辛,但是食客的一句“味道没变”就能让他看到坚守的意义。不仅如此,在拼尽全力传承制作工艺的同时,李国邦也在尝试创新,先后推出了羊肉馄饨等品种,希望能满足不同口味偏好的食客们的需求。“都说鱼羊鲜,我们用羊肉、鱼肉做成了羊肉馄饨,很多市民都很喜欢。”李国邦说,未来,这家百年老店还将继续研发更多羊肉佳肴,给顾客们带来多种进补选择。


定制菜谱奉上!非遗美食,在家也能做——


红烧羊肉:


1、将羊肉切成小块,用棉线捆绑。


2 、放入水中浸泡40分钟后捞出。


3、用盐、老姜、花雕酒、老抽、冰糖、红枣、香叶、桂皮、茴香放入锅中调味。


4、将羊肉放入锅中焖两个小时即可出锅。


鱼香羊肉丝:


1.羊肉提前切丝,用盐、料酒、蛋清、生粉,腌制上浆十分钟。


2.胡萝卜,茭白切丝备用。


3.锅内油烧至六成热时,放入羊肉丝过油,下胡萝卜丝和茭白丝,一起过油。


4.用锅内余油炒香豆瓣酱,葱姜蒜,倒入料酒,加少许水,放入老抽以及白糖调味。


5.放入羊肉丝和辅料一起翻炒,出锅前勾芡,加少许香醋调味即可。


浓油赤酱的红烧羊肉,品尝时讲究热锅热吃,香甜美味的口感将溢满整个口腔,足以唤醒老饕们的味蕾,感受舌尖上的美味。


头图为李国邦在制作真如羊肉。劳动报记者贡俊祺 摄影


摄 影:贡俊祺
摄 像:贡俊祺
视觉编辑: 叶佳琦,贡俊祺
责任编辑:李蓓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回乡札记丨烧烤炉火暂歇,小城年味...

百年技法联合海派中医走入进博会非...

邀请国际友人品焋糕、赏土布、听吴...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