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记者从上海环境方面了解到,其联合同济大学共同研发的“飞灰炉内低碳协同减量和无害化处理工艺”(以下简称“FAST工艺”)获得生态环境部复函支持,标志着这一国际首创、国际领先的飞灰处理技术正式进入规模化推广阶段,为我国“无废城市”建设提供了全新路径。
据悉,飞灰作为垃圾焚烧过程中产生的主要二次污染物,因其含有重金属和二噁英等有害物质,成为我国危废填埋量最大的单品。
我国每年约有2.52亿吨生活垃圾通过焚烧处理,产生飞灰超过1000万吨。以上海为例,2023年全市危废填埋量约30万吨,其中,飞灰填埋量高达23万吨,占比超过2/3。可以说,飞灰处理已成为垃圾焚烧行业的重大痛点。
几十年前,日本曾采用高温熔融工艺处理飞灰,但因成本高昂,超过半数熔融炉被迫停运。而此次规模化推广的FAST工艺则另辟蹊径,充分利用垃圾焚烧厂既有设施,借鉴“海水制盐”原理,将飞灰中的污染物分解为氯化钠和氯化钾等工业盐,实现“近零废弃”。
据介绍,该技术通过三大核心系统——脱盐除重系统、分盐回收系统和协同热处理系统,FAST工艺不仅实现了飞灰的减量化和无害化,还创造了资源化利用条件,将飞灰转化为可销售的工业盐和炉渣集料,同时实现废水、废气零排放,飞灰填埋减量率达95%。
FAST是Fly Ash Salt separation and Thermal treatment的简写,是一种专注于处理垃圾焚烧厂自身产生飞灰的创新技术。该工艺不依赖厂外处理设施,与生活垃圾焚烧厂现有设施高度协同,首次实现了生活垃圾焚烧厂内飞灰的原位减量和无害化,为拓展既有危废协同处置渠道开辟了一种新的工艺路径,为生活垃圾焚烧飞灰的减量化、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提供了一种节能降碳的新方式。凭借着减污降碳、全量利用、可靠安全等特点,FAST工艺成为了国际首创、国际领先的垃圾焚烧厂飞灰处理工艺。
头图为FAST工艺系统组成和工艺流程图。上海环境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