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脑力与指尖的挑战,上海319名青少年角逐“明日科技之星”称号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郭娜 发布时间:2025-05-11 12:07

摘要: 5月10日,第二十三届上海市青少年“明日科技之星”活动中学生组科学探究实践(终评)在同济大学举办。

5月10日,由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上海科普教育发展基金会联合主办的第二十三届上海市青少年“明日科技之星”活动中学生组科学探究实践(终评)在同济大学举办。继4月复评活动后,319名入围学生再次齐聚,面对一次脑力与指尖的挑战,向“明日科技之星”称号发起最后的冲刺。


在本阶段活动中,学生需要在2小时内利用现场提供的限定工具和材料,完成现场命题的创意任务。一张试卷,一套简单的材料,没有标准答案,只有大胆创新和奇思妙想,思维的火花在指尖跳跃。


本次科学探究实践的“神秘主角”为“铜丝”。高中侧重于复杂系统的问题解决,初中聚焦于基础探究能力。


初中组的学生们需要利用铜丝设计并制作一个“弹跳球”,平衡结构的弹性和稳定性,使其能够达到规定的弹跳要求。参照“设计-制作-测试-迭代”的工程流程,将抽象的物理知识具象化为实物设计。


而高中组的学生们则需要利用铜丝和KT板搭建一个三维投影结构,考验空间几何思维。结合美术透视原理、数学向量运算、物理光学基础及工程技术,随着不同角度的转换,“明”字时而消失、时而浮现。


经过2个小时的头脑风暴,一件件独具匠心的作品呈现在桌面上。有的作品造型独特,宛如来自未来的艺术品,展现出学生们先锋的设计理念;有的作品细节满满,每一个零件都经过精心打磨,彰显着他们扎实的专业功底。


来自松江区的廖同学说:“我觉得这次试题很有意思,传统与现代结合。在制作过程中,如何设计字体、如何构建、如何将作品既简洁又完美的呈现是不小的挑战。”


据了解,现场命题、动手实践的终评活动,一直是“明日科技之星”活动的鲜明特色与魅力所在。它从多个维度,全方位、深层次地对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进行现场测评。通过亲自动手实践,能够直观地考察学生知识运用的灵活性、科学探究的深入性以及动手实践的熟练度,进而有效培养青少年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


主办方表示,本届中学生组的三轮评审活动全部结束。未来,“明日科技之星”活动将继续探索创新,以更多新颖有趣的形式,激发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和热情,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头图为比赛现场。主办方供图


责任编辑:李蓓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解决品种退化难题,更健康美味!上...

全球43支机器人战队现场比拼“珊...

上海这家网红福利院又放大招!这一...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