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得少”能否控制体重?“轻断食”究竟有没有科学依据?专家详解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李蓓,颜筱依 发布时间:2025-05-14 17:12

摘要: 保健品的减重效果有限且存在不确定性,网上流传的“碳水循环减肥法”和“液断”饮食法不推荐!

吃得少就可以控制体重吗?“轻断食”是否真能减肥?5月14日举行的“上海健康播报”发布会上,上海市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专科分会副主任委员、华东医院营养科主任吴江做了详细解释。


什么是“少吃”?究竟是指食物的热量减少、种类减少、餐次减少,还是份量减少?吴江表示,不同“少吃”策略,效果差异显著。极端节食方式,例如每日仅摄入极低热量,只喝水或只吃水果,虽可在短期内减重,但流失的主要是水分和肌肉。一旦恢复正常饮食,体重往往会剧烈反弹,这种现象被称为“溜溜球效应”。选择低热量但高营养密度的食物,如蔬菜、瘦肉、全谷物,比单纯缩减食物分量更能实现可持续的体重管理。因此,减重需要吃得少,还要吃得好、吃得饱。


近年来流行的“轻断食”提供了一种新思路,肥胖症诊疗指南中也有推荐。常用的“5+2”模式,每周5天正常饮食(不暴饮暴食),非连续的2天热量控制在500-600千卡(女性500千卡、男性600千卡)。断食日的热量限制可激活细胞自噬(清理老化细胞),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并促进脂肪分解。研究发现可有效减少体脂,调节血糖、血脂,改善胰岛素敏感性。但是,孕妇、哺乳期女性、未成年人、老年人以及有低血糖、胃肠疾病史的人群不适合这种方式。


吴江表示,真正的体重控制不在于“吃得少”,而在于“怎么吃”。通过科学规划热量缺口、优化食物组合,并尊重身体代谢规律,才能实现健康、持久的体型管理。


现在很多人都很关心保健品和“减肥菌”。这些真的有效吗?专家是否推荐这样的方式?


吴江说,“减肥菌”是网络语,其实是指具有减肥作用的益生菌,此外还有其他流行的减肥保健品。减重核心在于热量差,但管住嘴并非易事,市面上不少宣称有减肥作用的保健品,从机制来看大致分为三类:


一是减少食欲。如藤黄果提取物可通过增加血清素抑制食欲,但人体研究结果并不一致,而且存在一定安全风险。可溶性膳食纤维(如低聚果糖、菊粉)等有助增加饱腹感;特定的益生菌菌株可通过调节激素影响食欲。但这些制剂单独应用效果并不显著,需要配合饮食和运动管理。


二是阻断吸收。部分产品通过干扰淀粉、脂肪等营养素吸收减少热量摄入。例如,白芸豆提取物可抑制淀粉分解,对减重有一定作用,但无法阻断单糖、双糖、蛋白质和脂肪等的吸收,效果有限。


三是促进代谢。如咖啡因、左旋肉碱等,但人群补充效果不显著,容易产生耐受且长期效果有限。


保健品的减重效果有限且存在不确定性,建议在专业人士指导下,理性选择证据较充分的产品作为减重的辅助。同时,科学减重需要建立可持续的饮食运动习惯。


网上流传的“碳水循环减肥法”和“液断”饮食法,科学吗?长期操作会不会营养不良?


吴江说,“碳水循环减肥法”是指高碳水饮食和低碳水饮食交替进行,“高碳水日”不限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低碳水日”每日摄入不超过50克碳水。目前流行多个不同组合版本,以四天周期模式为例,具体为:第1天“液断”,只喝液体,选择任何无糖饮品,加上饮水,共2000-3000毫升;第2天“蛋白质断”,只吃优蛋白食物如鸡蛋、虾、鸡胸肉、鱼等;第3天“蔬菜断”,只吃蔬菜如青菜、西蓝花、白菜等;第4天“碳水日”,只吃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以粗粮为主,如红薯、玉米等。本质属于变相节食行为。


“液断”饮食法,指每日只喝液体,如水、牛奶等,一般每天控制总热量不超过1200千卡。


许多人采用这两种饮食方法后,体重迅速下降,为什么?因为这两种饮食都非常极端、能量很低,身体在极端饮食下启动“应急模式”,从代谢机制分析,体重下降主要源于:一是糖原储备消耗,每消耗1克糖原伴随3-4克水分流失,因而导致脱水性体重下降;二是能量不足导致的肌肉分解。这种以牺牲瘦体重为代价的减重方式,将直接导致基础代谢率下降,形成“易胖体质”的恶性循环。


吴江提醒,持续此类饮食可引发多重健康风险,导致各种营养素摄入不足,干扰正常身体功能,引起营养不良。极端饮食实践者在恢复正常饮食后,非常容易出现报复性体重反弹。


头图摄影:劳动报记者颜筱依


摄 影:颜筱依
责任编辑:王迪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5月提防犬伤和手足口病!“上海健...

花粉过敏、日光性皮炎高发!专家发...

春天如何减重?吴凡:做好体重管理...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