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上海徐汇区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走廊里,总能看到一位身披白大褂、胸前佩戴党徽的医生快步穿梭。她叫朱兰,既是拥有医学博士学位的全科主任医师,也是辖区2.1万居民口中的“家庭医生朱医生”。从1998年扎根社区至今,她用一双温暖的手丈量健康上海的“最后一公里”,以家庭医生的专业与温度,在社区织就一张守护生命的健康之网。5月19日是“世界家庭医生日”,让我们一起走进朱兰的“健康守门”之路。
从“赤脚医生”到“健康管家”
二十年磨一剑的社区坚守
1998年,刚从医学院毕业的朱兰面临人生选择:是进入三甲医院成为专科医生,还是到社区做一名全科医生?当看到上海正试点推进家庭医生制度时,她毅然选择了后者。“那时很多人觉得社区医生就是‘开药打针’,但我想证明,基层医疗可以更专业、更有温度。”朱兰回忆道。
这份初心,在徐汇区某社区的方寸天地里生根发芽。2003年,她接诊了患有高血压的独居老人王阿婆。起初,王阿婆对“社区医生管慢病”半信半疑:“大医院专家都治不好,你们能行?”朱兰没有争辩,而是每周上门为王阿婆量血压、调用药,还手把手教她做低盐食谱。三个月后,王阿婆的血压从180/110mmHg稳定至130/80mmHg,成了社区健康课堂的“活广告”:“朱医生比亲闺女还贴心!”
这样的故事在朱兰的职业生涯中不胜枚举。2015年,她带领团队率先在全市建立“家庭健康评估体系”,为签约居民“分层分类”管理:健康人群定期科普预防,慢病人群精准用药指导,高危人群动态监测预警。数据显示,经她团队管理的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达标率提升26%,高血压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下降18%。一位曾因脑梗住院的居民感慨:“以前生病才找医生,现在朱医生让我们学会‘防病’。”
破题医改“最后一公里”
家庭医生的创新实践
2011年,上海启动家庭医生制度试点,朱兰成为首批“吃螃蟹”的人。面对居民对“社区医生水平”的疑虑,她创新推出“家庭医生十项细节服务”:从24小时电话接诊到“一病一方案”个性化管理,从家庭药箱整理到居家康复指导,用点滴细节重塑信任。
“朱医生救了我家两代人!”居民张先生至今记得2018年的惊险一幕。他80岁的父亲突发胸痛,签约家庭医生的紧急呼叫系统第一时间启动。朱兰团队5分钟内赶到,初步判断为心梗前兆,立即通过绿色通道转诊至上级医院,并同步传输电子健康档案。从社区到三甲医院导管室,全程仅用28分钟,为抢救赢得黄金时间。而张先生自己也在朱兰的慢病管理中,将空腹血糖从9.8mmol/L稳定至5.6mmol/L。“现在全家四代人都签了朱医生的‘1+1+1’服务,健康有了‘主心骨’。”他说。
这样的“上海模式”背后,是朱兰对基层医疗的深刻洞察。她带领团队编写的《家庭医生服务手册》,将“预约就诊-分级诊疗-延伸处方-康复回社区”流程标准化,成为全市推广的“操作指南”;疫情期间,她又将“云问诊”“AI健康管家”引入社区,让家庭医生服务突破时空限制。2022年,徐汇区家庭医生签约率达78%,居民基层首诊率超65%,印证了世界卫生组织专家考察时的评价:“这里的家庭医生制度,真正让医疗回归人的需求。”
从“治病”到“筑堤”
全科医生的健康使命
在朱兰看来,家庭医生的价值不仅在于“治病”,更在于“筑起全民健康的堤坝”。每周四下午,她的工作室总会传出欢声笑语——这是为阿尔茨海默症患者开设的“记忆咖啡馆”。老人们一边做手指操,一边在咖啡香中回忆往事。“认知干预需要融入生活场景。”朱兰解释。这种创新模式让患者家属李女士泪目:“母亲患病后不愿出门,现在每周都盼着来和朱医生‘喝咖啡’。”
科研数据印证着她的理念。2021年,朱兰主持的“社区群组干预管理”项目显示,参与集体健康活动的老年慢病患者,抑郁量表评分下降40%,用药依从性提升35%。她还将中医“治未病”理念融入实践,在社区推广八段锦、穴位按摩,让健康管理“本土化”。“以前居民生病才找我,现在他们学会主动管理健康。”朱兰欣慰地说。
这种转变,在“健康上海”建设中尤为关键。作为党的二十大代表,她在2023年提交的《关于强化家庭医生健康促进职能的建议》中强调:“要让家庭医生成为社区健康生态的‘建筑师’。”如今,她的团队已培育出32支居民健康自管小组,孵化出“糖尿病美食社”“高血压骑行队”等特色社群。一位参与活动的白领感慨:“朱医生不仅开药方,更开‘生活方’。”
薪火相传
照亮基层医疗的未来
“朱老师常说,家庭医生要当‘医学翻译家’,把专业术语变成百姓能听懂的生活指南。”学生陈医生记得,朱兰带教时总强调“三个一”:多问一句生活习惯,多教一个健康技巧,多给一份人文关怀。这种理念孕育出累累硕果——她培养的12名社区医生中,5人获评市区级“优秀青年医师”,团队科研论文数连续五年居全市社区卫生系统榜首。
2022年,朱兰登上党的二十大“党代表通道”。面对镜头,她举起一本泛黄的笔记本,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2000多位居民的健康数据:“这是一个家庭医生的‘作战图’,更是‘健康中国’在基层的生动注脚。”这句话,被镌刻在徐汇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荣誉墙上,激励着更多年轻医生投身基层。
头图为朱兰在门诊中。来源:徐汇区卫健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