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27日,以“苗护青春 健康校园”为主题的“大学生全生命周期健康科普HPV校园行活动”在同济大学举办。据悉,此前九价人乳头瘤病毒疫苗(酿酒酵母)的多项新适应证已获得国家药监局的上市批准,适用于16-26岁男性接种,成为中国境内首个且目前唯一获批、可适用于适龄男性女性接种的九价HPV疫苗,标志着中国正式进入了“男女共防HPV相关癌症及疾病”的新阶段。
专家呼吁:破除认知误区,推进男女共防
HPV感染是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华克勤教授指出,大众更多关注的是HPV感染对于女性的危害,但其实男性也同样面临HPV感染所带来的疾病威胁。持续感染高危型别的HPV会增加男性患肛门癌、阴茎癌、口咽癌等恶性肿瘤的风险,其中,88%的肛门癌归因于HPV持续感染,约90%的生殖器疣与低危型HPV6和HPV11感染有关。”
尽管HPV感染会带来疾病威胁,然而相较女性而言,但公众对男性HPV感染的认知尚且不足,仍存在“男性感染HPV没有危害或后果不严重”“HPV感染只引发女性宫颈癌”“男性没必要接种HPV疫苗”等诸多误区,导致许多男性乃至公众对这一潜在的健康风险缺乏足够的警觉与重视,更容易低估男性感染HPV的风险。
HPV疫苗接种是预防HPV感染相关疾病的有效方法,是防控HPV感染相关疾病的一级预防措施。为了进一步响应WHO《加速消除宫颈癌全球战略》的‘90-70-90’的阶段性目标,国际乳头瘤病毒学会积极呼吁各个国家早日采取男女共防的疫苗接种计划,即向适龄男孩、女孩同等推广HPV疫苗,以扩大疫苗接种覆盖人群,最大化提升群体免疫效果。国外多项研究表明,相比仅限于女性接种,不分性别的接种策略能更显著降低HPV感染率,减少筛查和治疗成本,并在更短时间内实现消除宫颈癌的目标。
“然而,当前中国有大量适龄人群尚未接种HPV疫苗。接种HPV疫苗不仅是对个人健康的保护,也是对家庭和社会的贡献。‘HPV男女共防’不仅是一个医学课题,更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扛起的社会责任。” 上海市妇幼保健中心主任杨瑜麟表示:“适龄男女都应提高健康意识,共同关注自身健康问题,每个人都能做好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相互支持、鼓励和督促对方接种HPV疫苗,早接种、早预防、早保护。”
高校行动:推动疾病科普教育 强化HPV防护意识
“防治HPV不仅是个体的问题,更是整个社会的责任。高校作为疾病预防教育的前沿阵地,我们可以将相关理念融入学校的教育体系,全面推进‘医教融合’在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落地,从而提升公众对疾病预防的认知度和参与度,共同推进包含HPV在内的所有疾病的各类疾病的防控工作。” 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孙晓冬副主任表示。
复旦大学发展研究院王帆研究员表示,HPV持续感染引发的病变风险、潜在传播风险等挑战依然严峻。与此同时,大学生正处于健康行为养成的关键期,更是家庭健康观念的传播者,我们更应加强HPV健康传播。政府、医疗机构、高校、媒体等多方力量应共同参与健康教育。相信通过多方合作联动,形成强大的宣传合力。
上海市杨浦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杨浦区卫生健康监督所)何露副主任指出,学生群体健康需求日益多元化的今天,构建性别平等的疾病防控体系已成为重要议题。杨浦区拥有多所知名高校,作为上海重要的教育资源聚集区,在推进疾病预防的科普宣教工作中,杨浦区疾控中心始终秉持‘跨部门协同、全社会参与’的原则,积极与高校合作,将传染病防控、疫苗接种等核心健康知识纳入高校日常健康教育。
当日,同济大学通过开展HPV科普讲座《大学第一课》和《HPV疫苗,今天你打了吗?》健康科普情景剧,为同学们深度解答相关疑问。据悉,同济大学校医院成为HPV疫苗男性适应证在上海首批接种的医院之一,已全面开展男性预约接种九价HPV疫苗的相关工作。
头图为大学生全生命周期健康科普HPV校园行启动。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