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聚全球智慧共议养老金发展“中国模式”,第二届中国普惠养老金融论坛举办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郭娜 发布时间:2025-06-30 16:20

摘要: 6月28日,第二届中国普惠养老金融论坛在上海陆家嘴中国金融信息中心召开。

6月28日,以“探索养老金多层次多支柱协调发展的‘中国模式’”为主题的第二届中国普惠养老金融论坛在沪召开。论坛上,发布了《中国养老金指数2025》和《中国居民养老金指南2025》。


此次论坛汇聚了200余名来自国内外养老金融领域的顶尖专家、政府相关部门的代表与行业机构负责人。华东师范大学中国普惠养老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路锦非教授对《中国养老金指数报告2025》和《中国居民养老金指南2025》进行了详细解读。


《中国养老金指数报告2025》中发布了“中国养老金保障指数(PSIC)”和“中国居民养老金规划指数(PPIC)”。PSIC指数主要从制度的综合保障性角度,全面分析与评估中国 31 个省份的养老金保障的整体情况,重点评估充足性、可持续性、均衡性、及完备性这四个方面的现状与趋势,为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PPIC指数则聚焦个人养老储备规划,整合养老储蓄、银行理财、商业养老保险和公募基金四类金融产品的差异化特征,旨在为居民提供可操作的养老储备思路,以助力达成老年财务安全的目标。


论坛还同期发布了《中国居民养老金指南2025》,旨在系统解析我国三支柱养老保险制度框架,量化评估各省养老金替代率及待遇水平差异,并基于实际需求提供养老金融产品配置策略及规划范例。


路锦非教授表示,中国养老金指数的构建依托客观数据与科学方法论,既服务于政府优化制度设计和金融机构产品创新,更致力于提升居民的养老规划能力。通过持续发布动态评估,旨在引导社会各界凝聚养老保障共识,共同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促进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障体系的高质量发展。


在主旨报告中,专家们围绕养老金多层次多支柱体系的发展提出了系统性见解。专家们指出,养老金融的规划需全面整合家庭、企业、金融机构及地方政府等多维度的资产负债表,通过强化第一、二、三支柱养老金体系的构建,有效激发储蓄与投资活力,充分发挥信托跨周期管理优势与保险机构服务整合能力,推动“积极老龄化”与金融创新深度融合,进而增强养老资金的长期稳健性与可持续性。


在此次论坛上,华东师范大学与中国金融信息中心签约。据悉,未来双方将充分发挥华东师范大学在养老金融、大数据、人工智能及软件工程领域的跨学科教学与科研优势以及中国金融信息中心的全媒体平台优势,围绕信息发布、智库研究、高素质金融人才培养、高端论坛活动策划及举办、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探索等方向展开深度合作。


头图为论坛现场。校方供图


责任编辑:徐巍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2025上海老博会开幕,全球顶尖...

2025上海老博会下周开幕,养老...

80个招生计划吸引近700名考生...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