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暑假来了,如何安排孩子的暑期生活成为不少家长烦恼的问题。劳动报记者了解到,为了让孩子们过一个健康、快乐、有益的暑假,上海挖掘策划组织了近4000项未成年人暑期活动项目,还“上新”了不少人文行走线路和学习线路。记者为您准备了一份攻略,带孩子过一个充实有意义的暑假吧!
暑期活动专门平台上线,近4000项活动任你选
今年,上海市校外联成员单位、各区继续挖掘全社会育人资源,强调活动的安全性、有益性、公益性,策划组织了近4000项未成年人暑期活动项目。2025年上海市未成年人暑期活动项目信息平台在“随申办”APP、“随申办”支付宝小程序和上海发布、上海教育等微信公众号上线。
扫码即可了解全市未成年人暑期活动项目。来源:上海发布
为快速找到信息,平台提供分级导航,可以浏览各区和各委办局发布的未成年人暑期活动项目和相关信息。部分区、委办局的项目查询内容将陆续上线,请家长们关注最新消息。
记者点开浦东区,就可以看到“2025年浦东新区未成年人暑期活动项目一览表”,详细列出了活动信息,包括活动时间、地点、报名地点和联系人等。这些项目都为免费项目,比如,浦东新区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就为同学们准备了“浦东文明少年暑期营”活动;浦东新区北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同学们策划了“中医小传人·暑期非遗本草探密行”活动。
在杨浦区,杨浦区少年宫为同学们准备了“我们的美好生活”创意市集——夏·烟火智造活动,活动以杨浦百年食品工业遗存为时空坐标,通过味觉考古挖掘城市基因,结合“食物考古、非遗传承、创意手作”三维体验,解码食物背后的城市记忆,用双手复刻时光里的美味密码。
闵行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则将带领学生至虹桥历史文化陈列馆参观并体验社区学校特色面塑课程,随后前往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参观校史馆,参与《哪吒何以成神:中国神话漫谈》讲座等人文学院传统文化课程并参观学院。走出校门、了解社区,走入高校,体验社区特色课程的魅力,感悟大学的科学精神、人文情怀,激发学习动力、思考自身的责任担当,树立自身志向。
除了参加各区精心准备的暑期活动,同学们按照“委办局”选择活动。比如,中国福利会准备了包括“米菲请你来做客,米菲70周年主题展”、“《100只兔子想唱歌》演出”、“花花亲子下午茶绘本阅读活动”等14项精彩活动。上海市科协精心组织和广泛征集了57项科技科普活动,内容涵盖了院士报告、科学实验、科普讲座、手作实践、科学艺术等多个领域。
不过,也提醒家长们注意,参加这些活动前,要先电话咨询活动具体信息和要求。
跟着线路来行走,收获知识和快乐
如何想带孩子出去走走,走哪些线路,既有趣又能增长学识呢?也安排好了!在近日举行的2025年上海市民终身学习人文修身主题活动暨普陀区第21届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上,上海发布了6条上海市民终身学习人文行走“阳光行走”线路和12条长三角主题学习线路。
6条上海市民终身学习人文行走“阳光行走”线路分别为“与‘光’同行”“人民城市为人民”“行走人文新华 感受海派文化”“魅力滨江 文化乐途”“古风遗韵 魅力三林”“漫步滨江大道 走进城市驿站”,共涵盖20个行走学习点。这些“阳光行走”线路同时设立了无障碍学习点,努力让更多市民共享终身学习人文行走的乐趣。
除了在上海行走,人文行走项目已经扩展到长三角了!据了解,人文行走长三角区市联盟目前已有上海六个区和江苏、浙江、安徽的六个市加入。今年,人文行走长三角主题学习线路全新推出12条路线,沪苏浙皖的线路点位和学习足迹在不断跨区域延伸。
人文行走长三角主题学习线路。来源:上海市教委
记者从上海市教委获悉,作为全国“特别受百姓喜爱的终身学习品牌项目”,近年来,上海市民终身学习人文行走持续加强工作创新,成为上海乃至全国终身教育领域的亮丽名片。2024年,参与人文行走线上打卡的市民就有50万人次,参加线下活动的市民达到104万人次,全年举办300多场精彩活动。未来,人文行走将进一步挖掘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开发更多具有教育性、互动性的行走线路,提升学习的沉浸性和互动性。同时,将把人文行走与城市更新、数字化转型、乡村振兴、社区治理等紧密结合,探索“行走+产业”“行走+公益”等新模式,打造全域、全时、全民的人文行走生态体系,进一步扩大辐射效应。
提醒:注意暑期安全,记牢这些事!
暑假里,还要防范各类学生伤害事故,让中小学生度过一个平安、健康、快乐的暑假。据了解,上海市教委要求各校重点针对暑期学生易发的溺水事故、交通事故、居家安全事故等开展针对性安全教育。
同时,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提示低龄学生家长切实履行监护责任,避免未满8周岁或者由于生理、心理原因需要特别照顾的未成年人处于无人看护状态。建议家长开展一次家庭安全隐患排查,及时排除引发火灾、触电、烧烫伤、跌落等伤害的安全隐患,为未成年学生提供安全的家庭生活环境。另外,上海市教委还要求开展学生关心关爱,充分发挥全员导师制作用,导师、班主任要主动与学生开展交流谈心,了解关心学生暑期生活,传递温暖关怀。尤其对困难家庭、单亲家庭、困境儿童、农村留守儿童和来沪人员随迁子女等重点群体,以及存在网络沉迷、亲子关系紧张、家庭监护缺失、患病或家庭有重大变故的学生要强化监护指导、成长支持和情感陪伴,及时关心关爱,积极联动妇联、民政等部门根据学生实际需求提供必要的帮助与支持。
上海市教委发布了《2025年中小学生暑期安全提示》,安全提示分为九个方面,详细细致地提供了指引。比如,要注意交通安全:未满12周岁不骑行自行车,未满16周岁不骑行电动自行车;乘坐或骑行电动自行车,应规范佩戴安全头盔;步行或骑行时不看手机、不听音乐、不嬉闹。如遇极端天气,要穿着醒目,要注意避开广告牌、变压器、配电箱、高压电线等危险物。
小朋友在家时,要注意居家安全。比如,不在飘窗或阳台上玩耍;不用湿手或湿布触碰家用电器;不给陌生人开门;不往窗外抛物;不在厨房内玩耍,规范使用燃气设备等。同时要注意网络安全,要控制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使用时间,不沉迷网络;不将本人、家人及他人的个人信息在网上传播;不玩暴力、色情等有害身心健康的网络游戏;不实施网络欺凌;慎交网友,慎见网友,不参与现金充值、“礼物”购买、在线支付等各类打赏服务,防范网络诈骗等。
另外,也提醒家长和小朋友们在旅行中注意安全。不参加“驴游”或探险游;不去地质灾害频发区域旅游,遇到极端天气,不去山区、河谷等危险区域游玩,不贸然涉水出行;乘坐大巴、游轮、飞机等交通工具,要自觉系好安全带,做好个人健康防护;入住酒店,应及时了解消防逃生通道及安全出口;不在设有危险标志处停留,不在禁拍处拍照、摄影等。
如果假期里,同学们遇到心理方面地问题,要主动寻求家长、老师、区心理中心24小时热线或12356全国统一心理援助热线、962525上海市心理热线、12355上海市青少年服务热线等帮助。
头图来源:图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