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伏“清凉”开场!今年伏日只有30天,“短伏”更热还是更凉快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罗菁 发布时间:2025-07-21 08:42

摘要: 那么,短伏是会更热,还是会更凉快呢?

7月20日,申城正式入伏。俗话说“热在三伏”,但有意思的是,作为今年入伏的第一天,本市气温却并没有超过高温线。要知道,今年可是30天的短版三伏,打破了近十年“40天超长三伏”的惯例。那么,“短伏”是会更热,还是会更凉快呢?


今年入伏较晚三伏又短


首先,什么是三伏天?气象专家指出,三伏是指中国农历一年中最炎热的时期,通常出现在阳历的7月和8月,是由初伏、中伏和末伏组成。


三伏天有30天的“短版”和40天的“长版”之分,区别主要是中伏的长短,取决于庚日出现的早晚。具体来说,如果夏至与立秋之间有4个庚日,中伏就是10天,三伏就有30天;那要是夏至与立秋之间有5个庚日,中伏就有20天,三伏天就变成了40天。近30年来,短伏出现的年份仅为8个,可谓较为罕见。


另外,由于夏至日相对固定,一般在6月21日或22日,但天干、地支的纪日系统中每年夏至日对应的干支却不同,导致入伏也会有早晚,最早出现在7月11日,最晚7月21日,前后相差了10天。而从今年来看,入伏的时间也相对较晚。


不过,入伏晚不等于热得晚,这个道理相信不用解释,市民也已经从前段时间的“烤验”中领悟了这个道理。


三伏越来越热成为常态


俗话说,小暑不算热,大暑在伏天。从历史观测数据来看,江淮江南常年在三伏期间的高温占比确实最高。数据显示,常年三伏期间,南方城市包揽高温数榜前十,长江中下游等地最为集中,其中上海常年平均有10.6天。


中国天气网分析师指出,1961年以来,随着气候变暖,三伏期间我国天气也在变热。尤其是2010年后,全国平均气温频创新高。


具体数据显示,历年三伏热度在波动上升。其中,2024年三伏是有完整观测以来最热的三伏,当年全国平均气温达到23.24℃,为史上最热。上海三伏天高温日数达到了33天,排名全国第三,更是有3天最高气温达到了40℃以上。不仅如此,上海当年三伏焖蒸桑拿天达到了38天,一出门就如同进了桑拿房,总数位列全国第一;夜间平均最低气温达到了32.1℃,追平了观测史上的夜温最高纪录。


气象专家表示,从气象原理来看,三伏天期间,我国大部地区被副热带高压或大陆高压控制,一般高压系统比较稳定少动,容易长时间控制一个地区,且控制区域内盛行下沉气流,不利于热量扩散,此时太阳仍然直射北半球,热量累积,因此容易出现高温天气。


今年三伏更热还是更凉快


那么,今年的三伏天,到底是更热还是更凉快呢?对此,专家表示,从气象的角度说,三伏天是30天或40天与高温的长短并没有必然联系,主要还是与当年的天气形势有关。


不过,今年的三伏多少和往年有所不同。通常来说,入伏第一天申城的气温都会较高,随后几天连续高温甚至出现37℃以上极端天气也并不少见。


但是,今天本市热得还算“收敛”。入伏首日,全市最高气温在31-34℃,徐家汇站最高只有33.9℃,居然还没有触发高温线。这主要还是因为偏东气流的影响,申城今天白天东南风比较大,闵行、宝山和崇明均发布了大风蓝色预警信号。


而从下周天气来看,上海处在副热带高压南部边缘,主要受偏东气流影响,大气中水汽含量增加,容易出现分散的阵雨天气,最高气温维持在33-34℃,最低气温在28℃左右。换句话说,申城今年的初伏热得相当“低调”,至少和去年相比,显得并没那么热。


但是,这样的天气主要还是因为今年副热带高压位置异常,比常年偏北3至4个纬度,其脊线停留在34°至35°附近,上海处于其边缘而非核心控制区。加上拉尼娜滞后影响下,海温升高、东北冷涡活跃,进一步“挤走”了副热带高压。


当然,另一大少不了的“助力”则是台风。从目前预报看,台风将“排队”而来,未来清凉有望延续。一方面,第6号台风“韦帕”预计20日登陆琼粤沿海,虽然对上海没有直接影响,但它的体型特别大,其外围环流或将给本市带来更多雨水。另一方面,7号台风“范斯高”预计21日前后生成,登陆浙闽沿海的概率较大。


不过,需要提醒市民的是,千万别因此而轻视了今年的三伏。由于副热带高压会南北摆动,台风过后仍可能会出现阶段性高温,防暑降温依然不能松懈。


头图来源:图虫


责任编辑:王迪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高温明日暂停!台风有动静了

高温橙色预警发布!午后“下开水”...

明日局部大到暴雨!高温周五有所缓...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