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台共舞!7月24日,第9号台风“罗莎”生成,从而与7号台风“范斯高”和8号台风“竹节草”形成了今年首次三台共舞的格局。为何近期台风扎堆出现、未来三个台风如何发展、哪个对沪影响最大?这成为了不少市民关心的话题。
7月台风生成远超常年同期
7月以来,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处于台风活跃期,共有7个台风生成,远超常年同期。其中,4号台风“丹娜丝”和6号台风“韦帕”已先后登陆我国。7月23日,7号台风“范斯高”和8号台风“竹节草”接连生成。24日下午,9号台风“罗莎”生成,形成三台共舞的格局。
三台共舞,可不常见。市民或许还记得,2023年9月时台风“苏拉”、“海葵”和“鸿雁”曾齐聚一堂;2021年时,台风“卢碧”、“银河”和“妮妲”也曾彼此“握手”
为何台风扎堆出现,这主要因为受到了副热带高压位置、季风气流、海温等方面的因素影响。
气象专家表示,7月5日以来,副热带高压持续偏强偏北,其南侧热带辐合带对流活跃,给台风胚胎生成提供了有利的初始发展空间。同时,近期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的海温普遍达到28℃以上,较高的海温为台风的发展提供了充足能量,还有季风气流充沛的水汽条件加持,而且海面上垂直风切变较5、6月更小,不易吹散台风,这些因素都有利于近期台风扎堆出现。
台风怎么走主要看“藤原效应”
三个台风在西北太平洋上,究竟会怎么走?这就不得不提到一个气象名词——“藤原效应”。
所谓“藤原效应”,也被称为双台风效应,是由日本气象学家藤原博士发现。当两个台风靠近时,较强的热带气旋支配着较弱的热带气旋,并对其路径产生影响。旋转时,一个走得快些,另一个走得慢些;有时也可能一个被另一个“吃掉”,合二为一。
从目前的卫星云图上看,“范斯高”整体云系比较庞大,结构松散且不对称,对流主要位于东侧和南侧。“竹节草”个头较小,螺旋结构相对清晰,位于“范斯高”的水汽输送带上,其南侧对流发展比较旺盛。未来“范斯高”和“竹节草”互相牵制,强度都会减弱。
具体来看,“范斯高”将于今天夜间至明天凌晨移入东海南部海面,并向浙江南部到福建北部一带沿海靠近。“竹节草”将在今天夜间至明天上午在吕宋岛西北部沿海登陆,尔后进入巴士海峡并趋向台湾以东洋面。“罗莎”未来将向日本靠近,对我国无直接影响。
对沪影响主要是“范斯高”外围
对于上海来说,“竹节草”和“罗莎”对本市基本没啥影响,倒是“范斯高”的外围对本市会带来风雨。
为此,上海预计今天到明天白天陆地最大阵风6-7级,沿江沿海地区和长江口区7-8级。今天白天,本市以多云到阴为主,偶有短时阵雨。傍晚起到周六,云系进一步增多,降水变得明显起来,局部会出现大雨。周日到下周初,虽然“范斯高”的外围影响消失,但受海上东风系统影响,本市的降水不减反增,阵雨频繁。周中后期多云为主,降水减少。
气温方面变化不大,今天的最高气温在33℃左右。双休日和下周本市气温总体保持在27-32℃之间。
根据气象部门的预报,预计8月台风活动仍然频繁,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海域将有4至5个台风生成,其中或有2至3个台风登陆或明显影响我国。台风强度接近常年,活动路径以西行和西北行为主,影响区域主要集中在华东、华南,有1个台风或影响长江以北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