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个夏天,在奉贤区爱心暑托班的课堂上,一支由60名大学生组成的助教团特别引人瞩目。他们不仅为孩子们送上了新颖的课程,也为自己今后走上社会和职场积累了经验。
“机器狗为什么能绕过障碍物?”“太阳能板如何‘捕捉’阳光?”在奉贤区南桥镇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暑托班里,孩子们围着机器狗兴奋提问。这门由上海商学院大四学生李楠研发的《机器狗奇妙夜》,是奉贤团区委“青年共创队”的研发课程。
据悉,“青年共创队”集结了一批像李楠这样的“宝藏青年”。他们来自物联网、环境科学、传统文化等多个领域,将专业所长转化为孩子们听得懂、玩得转的趣味课程。
2025年初,通过奉贤区金海街道星海创立方指导老师的推荐,李楠加入了青年共创队。在“青年改变生活Lab”实验室内,他经常一个人做着实验,和乐高底盘、树莓派主板、雷达深度摄像头打交道,研究“机器狗”的硬件结构和“强化学习”算法,先后获得了计算机国奖、挑战杯上海市金奖,9项专利和软件著作权。这几天在爱心暑托班里,他为孩子们分享发明成果,让孩子们在实操中了解人工智能算法……
上海海洋大学社工专业的陶云浩是第二次报名爱心暑托班助教岗位,他将奉贤博物馆“大唐生活美学展”与奉贤“诗歌角”搬进课堂,设计《长安里的诗歌》课程,让孩子们在李白、杜甫的诗句中“触摸”盛唐,了解唐代文化生活。
“从选题到设计,从互动环节到语气神态,每一个细节都由他们独立打磨。不同于传统课堂,这些课程总能精准戳中学弟学妹的兴趣点。”来自中桥职业学校16岁的姬玉带来的《非遗滚灯》课便是如此。她不仅找来滚灯实物让孩子们触摸、观察,还编了一段简单的“滚灯操”,教大家跟着节奏转动彩灯。“原来爷爷奶奶说的‘滚灯’这么好玩!”孩子们举着自制的简易滚灯欢呼,课堂成了欢乐的海洋。姬玉坦言,为了讲好这节课,她反复查阅资料,对着镜子练习站姿和语气,“教别人的时候,也锻炼了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对于今后走上社会、找工作,都很有益处。”
奉贤团区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助教岗”不仅是爱心与责任的传递,也是大学生们走向社会的职业训练场,希望在双向奔赴中,让青年们在奉献中找到更多价值。
头图为大学生助教团在上课。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