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治理如何兼顾力度和温度?大学生暑期实践上了“第一课”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胡玉荣 发布时间:2025-07-28 14:54

摘要: 面对基层治理中的难点痛点,大学生们建言献策,也感受到了来自一线的管理智慧。


“马路菜场”一方面方便了市民买菜,助力农民增收,但对城市环境造成了影响。城市治理如何兼顾执法力度与民生温度?在近日举行的2025年上海市城管执法系统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启动仪式上,面对基层治理中的难点痛点,大学生们建言献策,也感受到了来自一线的管理智慧。


座谈会上,奉贤区金海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负责人分享了“网格治理+商户联盟”的精细化治理经验。包括外摆摊位扫码申报1天办结、“一摊一证”规范化管理、积分激励促进商户联盟自治、引导新兴群体融入实现多元共治等。针对大学生关注的夜市管理问题,金海街道“商户自律+骑手巡查+居民监督”的闭环共治模式,给出了最新的求解方式。


而金海街道的商户代表、正育嘉园农贸市场负责人郎天明介绍的案例,让大学生们深刻体会到,“力度”与“温度”并非单选题,创新机制、精细管理、多元共治才是实现城市善治的密码。


据悉,正育嘉园农贸市场是上海市第二批示范性智慧菜场之一,整洁有序的环境,数字化可追溯的系统,让这家传统农贸市场成了附近不少居民的心头好。


“以前农贸市场周边有不少‘占道’设摊的农户,不仅对市场的正常经营有一定影响,周边的环境也经常陷入脏乱差的困境。”郎天明表示,街道城管部门和农贸市场等单位多次商议寻找解决办法,“如果只堵不疏,即便进行整治,这一现象肯定会返潮”。在城管等部门的牵头下,农贸市场为这些农户开辟了五六十个免费的摊位,每天早上5到7点,街道的农户可以在这里摆摊销售自产的蔬菜。

市场内设立免费自产自销摊位。受访者供图

据悉,这些自产自销的摊位引入菜场后,获得了各方的肯定。居民可以就近买到最新鲜的地产蔬菜,农户们有了固定、免费的合规经营点,无需再“躲猫猫”。“马路菜场”从此销声匿迹,保障了市容环境整洁。“因为这些农户的设摊时间从早上5点和7点,与市场的经营户错峰销售,且售卖的都是蔬菜,基本不会对他们产生影响。虽然说,市场的管理成本会增加一些,但是人气提升了。”郎天明说。


“在基层摸爬滚打,对大学生们今后的就业肯定有帮助。”市城管执法局组织人事处处长周华杰告诉记者,今年以来,市城管执法局推出研究生岗位实习与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双轨项目”。20名研究生已进入市、区局机关,参与“数字城管”等重点工作岗位实习。本科生则将组队下沉至各街镇执法队,以项目化形式开展“五个一”社会实践,为提升上海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贡献青春智慧与力量。


头图为金海街道城管队员在夜市巡查。受访者供图

责任编辑:徐巍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