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戎耀浦江”正式上线,来看上海最美退役军人的风采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叶佳琦 发布时间:2025-08-03 16:20

摘要: 他们中,有9位个人,1个集体,用半个世纪的坚守、数百万的投入、上千场的奔波,诠释着 “退役不褪色、转业不转志”的誓言。

8月1日,2025年度上海“最美退役军人”的群像画卷缓缓展开,上海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与澎湃新闻联合推出的大型专题“戎耀浦江”正式上线。他们中,有9位个人,1个集体,用半个世纪的坚守、数百万的投入、上千场的奔波,诠释着“退役不褪色、转业不转志”的誓言,在浦江两岸书写着动人的“戎耀”篇章。


红色记忆的守护者:让历史荣光永不褪色


在上海环球港500平方米的展厅里,近200件1955年首次授衔典礼的请柬静静陈列,其中刘伯承、聂荣臻两位元帅的亲笔署名历经岁月仍熠熠生辉。这些珍贵藏品的守护者,是有着十余年海军核潜艇基地技术保障经历的郭乃兴。


“这些用生命换来的荣誉,不该被遗忘。”1985年转业时,郭乃兴在旧货市场瞥见被丢弃的革命历史证书,内心刺痛。从此,他像钻研核潜艇技术般投入红色收藏,半个世纪搜集近两万件红色藏品。为寻得聂荣臻元帅的授衔请柬,他坐十几个小时火车赴京,在收藏品市场辗转三天,发现目标时竟喜极而泣。如今,他自费办展6万人次观展,孩子们在留言簿写下“郭爷爷的勋章会说话”,正是对他“收藏是手段,传播是目的”理念的最佳回应。


同样为红色记忆奔走的,还有“退役老兵红色记忆馆”馆长涂平顺。这位1978年退役的海军老兵,用300多万积蓄在普陀区租下1500平方米场地,建起老兵的“精神家园”。每月一次的主题活动上,参战老兵们穿上旧军装、戴上军功章,在这儿找回军魂。“我在部队四年太短,退役了就为老兵做点事。”涂平顺的话,道出了红色传承者的初心。


而平均年龄66岁的“上海拂晓剧团”,则用歌声延续红色根脉。其前身是1938年彭雪枫创建的抗日战地剧团,2011年由新四军后代与退役军人重组。14年来,他们自费义务演出1200场,走进军营、学校、老区,捐赠文化用品,登上央视多档节目。“要承担起弘扬铁军精神的新使命”,团长彭华是彭雪枫将军的侄女,她的话语,彰显着文艺轻骑兵的担当。


新质生产力的践行者:军人底色铸就时代锋芒


在上海航天设备制造总厂的车间里,成大钢正钻进神舟飞船推进舱。这位1998年退役的老兵,将高炮指挥仪修理工的严谨带入航天领域,27年参与30余发飞行器总装。“载人航天没有99分,差 1 分就是生死线”,他常在舱内一待就是8小时,汗水浸透衣襟。天舟六号总装时,为解决极限位置设备操作难题,他带团队两周演练,设计组合式工装;面对0.1毫米精度要求的陀螺安装,独创“分级拧紧法”确保万无一失。从青丝到白发,他在大国重器的“方寸间”刻下军人印记。


生物医药领域的韩立峰,则带着战友的故事冲锋。这位曾服役于“猛虎团”的义务兵,因目睹战友重病致贫,立志“做老百姓用得起的好药”。退役后,他白手起家,近十年投入巨额科研经费,引进院士等顶尖人才,培育十余家专精特新企业。“企业做大了就是社会的”,他用行动践行着“为国家创价值、为社会解就业”的承诺。


从阅兵场到田埂,陈天燕的转型同样耀眼。2009年,这位上海籍女兵在国庆阅兵式走过天安门;2023年,她以浦东新区万祥镇新建村党总支书记的身份,带着阅兵村锤炼的钢铁意志返乡。面对土地细碎、集体经济薄弱的困境,她组建“三个100”核心团队(党员、退役军人、大学生),将零散土地打造成千亩“无人农场”,建直播基地助农962场,让南汇8424西瓜、万祥手工包成网红。“以前村民找我要救助,现在问我菜饭还有没”,她用“造血式”振兴,让乡村成 “开往春天的风景线”。


城市防线的坚守者:换岗不换志的平安卫士


“队列里我是排尾兵,队伍里我是排头兵”,这是闵行公安分局马桥派出所所长朱耀华的信条。十年军旅两立三等功的他,转业后冲在治安一线。2022年处置群体事件时,他挨了耳光仍坚定执法,“疼的是目无法纪”。为破解治安治理被动局面,他推动科技赋能实战平台建设,凌晨三点指挥抓捕打响“第一枪”,该平台现已在全市推广,成为城市治理利器。


闵行消防救援支队的阿依提拉・吾斯曼,从“橄榄绿”到“火焰蓝” 坚守防火岗位二十载。这位维吾尔族姑娘创新编制《常见消防安全隐患图解》,在医疗机构开展 “教培式检查”,牵头制定快递网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消防安全地标,主笔的《集中隔离点消防安全一本通》成全市范本。“奖章在老百姓的平安里”,她用行动诠释守护初心。


从反恐战场到反腐一线,虹口区纪委监委的王强完成了特殊转型。26年武警生涯的“反恐特战专家”,转业后啃下10万字纪法笔记,将特战谋略用于审讯。查办校园餐腐败案时,他突破供应商心理防线,查实200余万元行贿事实,“办这个案子,看到孩子们能吃得健康、吃得开心,我觉得非常值。”他说。


宝山高境派出所社区民警马坚贞,则融合16年部队护士长与民警经验,创“望闻问切”社区治理法:望动态、闻心声、问需求、切症结。她手机里50多个警民群、7300多位好友,见证着她护送学童、开导叛逆少年的日常。三种身份的交融,让她成为社区“银发族”与“青苗们”的守护者。


这或许就是对“最美退役军人”最生动的诠释:他们的“战场”变了,从操场到案头,从岗哨到社区;他们的武器变了,从钢枪到法条,从听诊器到AI模型。但那份融入血液里的忠诚、担当与奉献,从未改变。在浦江两岸的万家灯火中,他们依旧是最美的守护者,戎光闪耀,未曾落幕。


头图为最美退役军人。受访者 供图


责任编辑:王迪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让“迷彩绿”成为社区治理“生力军...

双手卸载发放四吨物资,退役军人志...

妈妈来啦!上海武警为“军妈妈”过...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