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102岁高龄的周老伯深夜突发急性心肌梗死,被紧急送至上海市中医医院嘉定院区。面对国内罕见的超高龄危重病例,医院心血管介入团队、急诊团队及相关科室迅速响应,以精湛的技术,实现超高龄急危重症心血管疾病救治,为患者打开“生命通道”。
据悉,周老伯在突发急性心肌梗死之前,出现了“胸闷1天,加重1小时”的症状。抢救当晚,急诊接诊医生于海洋第一时间将老人推入抢救室,快速部署心电监护、吸氧、建立静脉通路。心血管内科赵军礼主任、曾磊医生、刘杰医生急赴现场,根据病情分析,周老伯确诊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病情凶险,手术风险极高。而此时,急诊介入手术是挽救老人生命的最佳选择。
在充分告知风险并获得家属理解支持后,心脏介入手术医护团队迎难而上,绿色通道极速响应,“零延迟”直达心导管室。
动脉入路的选择是手术推进的“第一关卡”。家属称,周老伯多年前曾有心脏介入治疗病史,桡动脉穿刺困难,过去在其他医院治疗时,都是从股动脉进行穿刺。然而,对于百岁老人来说,股动脉穿刺的术后并发症多于桡动脉。于是,团队决定从桡动脉穿刺,克服了桡动脉搏动微弱及其扭曲的困难,成功建立了通往心脏的通道。
造影结果证明了团队术前的预判,患者冠状动脉较大的对角支近段已接近完全闭塞,远段看不到血流,这正是导致心肌梗死的“罪魁祸首”。
在赵军礼主任的精细操作下,团队克服了血管迂曲钙化、导丝和球囊通过困难等重重技术难关,成功开通了闭塞血管,恢复了前向血流,为濒临坏死的心肌重新注入了生机,患者症状立刻得以明显缓解。整个手术过程精准高效,从穿刺到手术结束仅用29分钟。
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手术风险高,其主要原因是高龄患者全身器官的功能已经退化,对药物、造影剂反应性差,耐受性差。手术中或者手术后出现再梗死、脑卒中、肾功能衰竭、出血、甚至死亡的风险远高于年轻患者,一旦出现并发症,恢复很慢,存活的可能性更低。因而,高龄患者急诊介入手术的适应症和禁忌症应该严格把握,既要保证手术成功,又要保障手术安全。这对术者经验技术、团队配合、用药少且精,有着极高的要求。
术后,周老伯转入CCU,医护团队实施24小时床旁监测与精细化管理。看到术后老人状态稳定,精神良好,家属连声道谢:“102岁的老人,还能赶上这样高明的医术,这可是我们的福气!”按预定计划,患者近日转入普通病房继续康复。
上海市中医医院嘉定院区启用后,开通了急诊心血管疾病救治绿色通道,导管室24小时备战、急救物资“套餐化”前置、先诊疗后付费等制度,为百姓的生命健康保驾护航。赵军礼主任带领的心脏介入手术医护团队,已为多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成功施行急诊介入手术治疗。
头图为抢救进行中。院方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