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一村庄“荔枝”挂满枝?揭秘:这是“帝王之木”的果实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胡玉荣 发布时间:2025-08-25 18:09

摘要: “这些是荔枝吗?能吃吗?”看着簇拥在枝头、像极了荔枝的一串串果实,一些路过或前来游玩的“吃货”垂涎三尺。


近日,在奉贤区柘林镇华亭村村委会南侧的一片树林,原本掩映在树叶中的果子,因为逐渐成熟变红,有点“藏”不住了。“这些是荔枝吗?能吃吗?”看着簇拥在枝头、像极了荔枝的一串串果实,一些路过或前来游玩的“吃货”垂涎三尺。


事实上,这可并非荔枝,而是素有“帝王之木”称号的柘树所结的果实——柘果。值得一提的是,“柘林镇”这个名字,正来源于历史上此地柘树成林的景象。


柘树被称为“帝王之木”


柘树是桑科柘属植物,在我国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号称“帝王之木”。这主要是缘于柘树的木材心部呈黄色,可作为天然的黄色染料。在古代,黄色是帝王的专属颜色,龙袍的金黄色便是由柘木的染料染就。


这一特殊的用途,使得柘树与帝王紧密相连,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皇帝木”。在唐朝的时候,皇帝的龙袍也被称之为“柘袍”,这也是古代帝王所穿的常服,后来甚至演变成为了柘袍直接指代皇帝了。


除了作为染料,柘木本身质地坚韧细腻,色泽金黄,是制作弓箭和高档家具的优质材料。《礼记》中就有“弓人取材,以柘为上”的记载。古代有“南檀北柘”之说,形容柘木的珍贵程度可与檀木相媲美。


柘林镇因柘树成林得名


据悉,柘林镇距今已有千年历史,历史上这里曾柘树成林,因而得名“柘林”。

盛四明在采摘成熟的柘果。劳动报记者 胡玉荣 摄影


“我们小的时候,经常能看到柘树。”今年73岁的盛四明是华亭村村民,也是当地有名的绿化达人。他告诉记者,小时候,他和小伙伴们经常用柘木制作一种叫菱角的玩具,“因为它质地比较坚硬,抽打起来,不容易损坏。大人们也会选用这种木材,制作成为锄头等一些农具的木柄。”


盛四明也不记得从何时起,柘树逐渐消失在视野中。“这种树生长缓慢,且树枝上有很多刺,最长的近2厘米,很尖锐。那时候,农村人都不愿意把它当做柴火使用,怕被它刺伤。估计是觉得柘树没有价值,越来越多的遭到砍伐,后来就慢慢没了。至于它果实的味道,我也不记得了。我们那个年代,没有啥吃的,估计还没成熟,有人就去摘着吃,味道不好,就没有留下记忆。”


柘树有望焕发新的生机


2017年,华亭村从外地引进种植了一批柘树,目前有28棵较大的树木。在它们的周围,自然长出了近百棵小树苗。


“之所以引进柘树,一是为了让大家记住柘林镇的历史、留住乡愁,二是柘树质地坚韧,代表着一种文化和品格。”华亭村党总支书记、行政负责人金晓燕表示。


“柘树通常5至6月开花,6至7月结果,而柘果成熟一般在10月左右。今年也许是受天气的影响,8月下旬,陆续有果子颜色变深变红,开始成熟。”金晓燕透露,去年柘果是小年,没有收获多少,今年是大年,因此树上挂了不少果子。

像极了荔枝的柘果。劳动报记者 胡玉荣 摄影


放在记者眼前红彤彤的柘果果实,外观像极了荔枝,但与荔枝不同的是,它没有坚硬的外壳,洗净就可以直接塞进嘴里。果实吃口微甜软糯,有点类似柿子。果肉中央没有硬核,只有果粒内的细籽。


据营养学家介绍,除了味美,柘果还有着丰富的营养价值和健康功效。除了可以鲜食,还可制成果酱、蜜饯、糕点等美食,其果实富含维生素a、维生素c、钾和膳食纤维等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

柘树有望焕发新的生机。劳动报记者 胡玉荣 摄影


近年来,庭院经济、乡村民宿已经成为华亭村农民增收致富的主要途径之一。如今,随着柘树逐渐成林,华亭村正围绕这一极具当地文化意义的树种,探索开发特色产品:柘果干、柘果茶、柘木文创等。“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这种连接着过去与现在树木,在乡村振兴的舞台上焕发新的生机。”金晓燕说。


头图为挂满枝头的柘果。劳动报记者 胡玉荣 摄影


摄 影:胡玉荣
责任编辑:徐巍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