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凡是和鲁迅先生见面比较多的人,大约第一个印象就是他手里面总有一枝烟拿着,每每和客人谈笑,必定烟雾弥漫。”正如许广平笔下,鲁迅手里的烟,作为其形象和创作的一部分,为读者所熟知。
然而,绍兴市鲁迅纪念馆室外墙上一幅存在了二十多年的鲁迅持烟画像,近日却引发了争议。一位控烟志愿者认为其“有引导人室外聚集抽烟危害他人健康的风险”,并建议换成鲁迅握拳的画面。
从现实看,这幅壁画确实吸引了不少游客打卡,并在社交媒体上形成了“为先生点支烟”的话题。在这些帖子中,有的人只是做出点烟的姿势,有的人拿出了打火机或没点燃的香烟摆拍;少数人则把点燃的香烟递到了画像嘴边,或模仿鲁迅先生的动作,似是有违当地公共场所禁烟的规定。
但控烟的板子若只打在静态画作上,无异于扬汤止沸。真正该灭的,不是画中缥缈的烟,而是“点烟”打卡之火。不管是出于喜爱模仿鲁迅先生的行为,还是跟风,这种做法都是不可取的。
鲁迅爱吸烟与李白嗜酒一样,是不可改变、不用回避的史实,而游客跟风“为先生点支烟”却是可以引导、改变的现实。纪念馆也应倡导观众文明打卡,在线上线下做好科普,既讲清烟与鲁迅创作的时代关联,也客观提及他晚年曾尝试戒烟的事实,在尊重历史与鲁迅先生的同时,传递健康观念。
头图为社交媒体上网友在鲁迅壁画前“点烟”。社交媒体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