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师傅”们给老纺织人讲新工艺,东华大学援疆团连续13年为当地企业员工“充电”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郭娜 发布时间:2025-09-02 17:56

摘要: 13年来,团队足迹遍布新疆5个自治州和13个地区(市),共走访企业近500家,培训企业员工2万余人次。

“听了上海的小师傅讲智能化,很有用!让我们老纺织人也能跟上发展,欢迎你们常来!”暑假里,东华大学纺织学院2024级硕士研究生贾安琪给新疆的纺织老师傅做得技术培训课程收到不少“赞”。据了解,这是东华大学纺织学院的援疆团连续第13年到新疆展开调研。


由东华大学纺织学院牵头组织的第十三期“一带一路”全国大学生纺织援疆团连续第13年来到新疆,奔赴喀什、库尔勒、伊宁等新疆六地州,开展为期10余天的暑期社会实践。


“我们要把最前沿的纺织科技发展带到祖国最重要的产棉大本营,未来纺织高质量发展将走向智能化。”贾安琪为新疆东纯兴纺织有限公司的员工们讲授《纺纱工艺改良:效率、品质与可持续性突破》,课程从传统工艺改良、新型技术革新、多元复合创新和纺纱流程自动化、智能化发展四大方面展开,吸引了企业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基层员工等百余人参加。


在车间里,东纯兴集团的几位老师傅已坚守了十多年。当援疆团成员前来分享纺织行业的新材料与新技术时,他们专注聆听、认真记录,并在交流环节积极提问,其中一位老师傅感慨地说道:“干纺纱几十年,总觉得老经验够用了。今天听小贾老师讲新工艺、智能化,才知老本行还有新突破,希望你们常来交流前沿技术,让我们老纺织人也能跟上发展,为新疆纺织多出力!”


除了为企业带来干货满满的授课,援疆团师生更带着 “解难题、促发展” 的初心,深入纺织企业生产一线,调研了医疗卫材、纺织原料、印染、成衣制造的纺织产业链痛点,精准识别企业技术瓶颈与发展需求,为新疆纺织产业链进行了一次全方位、深层次的“精细化体检”。


通过这些扎根企业车间的深度工坊实践,援疆团不仅精准梳理出一批聚焦痛点、含金量高的企业问题清单,更将“校企联合、平台聚合、资源整合”的育人机制从理念转化为生动实践,让青年学子在解决产业真问题中锤炼专业能力,让企业在高校智力赋能中突破发展瓶颈,让产业服务与人才培养实现双向贯通、同频共振。


据悉,13年来,“一带一路”全国大学生纺织援疆团足迹遍布新疆5个自治州和13个地区(市),共走访企业近500家,培训企业员工2万余人次,完成调研报告90余万字。第十三期援疆团组织开展技术培训以及纺织科普等专题纺织工坊15场,惠及企业职工及青少年500余名;带回10万字深度调研报告,他们还积极开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产业调研等社会服务。


头图为纺织援疆团为企业员工授课现场。校方供图

责任编辑:李蓓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