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师傅倾囊相授!又一批云南娃毕业返乡,技能种子生根发芽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胡玉荣 发布时间:2025-09-12 09:20

摘要: 6年来,陶巍和团队创设的“大师训练营”为云南培养了3批15位“小老师”。


9月8日,机场候机大厅里,罗志德和樊国树望着窗外起降的飞机,心情复杂。来自云南红河技师学院交通运输系的这两位年轻人,既怀着返回家乡的激动,更带着两年来与上海师傅们朝夕相处的不舍。


“希望他们把在上海学到的技能,传授给更多的云南孩子,让他们有一技之长。”看着他们俩远去的背影,大国工匠、上海幼狮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陶巍带着更多的期许。


作为援滇扶贫项目之一,6年来,陶巍和团队创设的“大师训练营”为云南培养了3批15位“小老师”。他们回到家乡后,无论是就业创业还是走上讲堂与人为师,跨越山海的情谊在不断绵延。


从学生到“小老师”的蜕变


笔记本电脑里,一套套培训笔记,一行行密密麻麻的故障代码,记录了两位云南娃从学生到“小老师”的蜕变。


2019年,在徐汇区人社部门的牵头组织下,作为援滇扶贫项目之一,“汽修大师训练营”悄然落地。当年,首批7位云南孩子来到上海学习。


2023年,罗志德和樊国树经过层层选拔,成为第三批前来上海学习的学员。


“第一次走进实训车间,我们被各种各样的车子和先进的维修设备震撼了。”罗志德回忆道,“我们在课堂上学的都是理论知识,而且全是皮毛,从来没有接触过实物。看到这些设备和车子,更紧张了,甚至怀疑自己能否坚持2年。”


而训练营的学习强度也确实超出想象,当时他们还只有18岁,中专三年级学生。


早晨六点起床,七点开始上早课,然后就到车间跟随师傅们学习实际操作技能,从钣金、油漆到机修,每一个项目都要经历。晚上九点下课后,整理当天的学习笔记。2年来,除了春节放假几天,其它的日子每天都是如此。


而师傅们的严苛也让他们记忆犹新。


罗志德在用心擦拭自己的毕业作品。劳动报记者 胡玉荣 摄影


一次,罗志德和师傅在完成对一辆高级汽车的维修后,准备交付客户,师傅在例行检查中发现真皮座椅上因为罗志德的不小心,皮子起毛了,“当时师傅严厉批评了我,最后和我一起给座椅更换了一块新皮子。”


樊国树在自己的毕业作品合影。劳动报记者 胡玉荣 摄影


“我也被师傅骂过!”樊国树说,给客户更换轮胎后,他按照规范流程拧紧了螺丝,可是客户反应有松动的迹象,“原来是没有给螺丝涂上防松剂,一些车辆的轮毂比较特殊,不涂防松剂就会导致松动的后果。我当时没有注意。”


工匠团队的承诺与陪伴


有时,陶巍看着这些稚嫩的脸庞,会陷入自我检讨,是否对他们太严厉了?但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陶巍仍然记得项目初创时的承诺:“扶贫先扶智,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不仅要培养技工,更要培养能够传道授业的老师。2年一个周期,给你们培养一批具备汽修技师资格的人才。”


为了这个承诺,陶巍和团队除了给孩子们准备了上海职业院校最好的相关讲义外,还召集了一批最优秀的带教师傅,有大国工匠、上海工匠、闵行工匠、闵行技术标兵等,每一个都是行家里手。


李思良是孩子们的机修带教老师,也是上海幼狮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别克站站长、闵行技术标兵。


“看到他们就想到当年的自己。”今年35岁的李思良小时候随父母从江苏来到上海,在上海的职业学校毕业后,进入了上海幼狮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一路成长为公司的主要技术骨干。


李思良(右)等师傅向两位徒弟传授技术。劳动报记者 胡玉荣 摄影


在徒弟们的眼里,李思良是一个另类的存在,比较和蔼且有耐心。“他们和我当年太像了,年纪很小、不太爱说话。”李思良说,“学习汽修没有诀窍,就是要努力钻研,这几年小汽车一直在迭代更新,不学习就跟不上新的技术,不要说维修了。”


除了平时的实操带教外,李思良经常会带着樊国树和罗志德一起学习和研究最新车辆技术,“他们回去要当老师的,希望他们能学到学习方法和思维,回到家乡后不断成长,不仅仅教授在上海学到的内容。”


从黄浦江畔到红河之岸


作为大国工匠,陶巍不记得带过多少徒弟了。但他有个特点:从不保留。他把几十年积累的维修经验编成简易手册,倾囊相授。“技术是学不完的,只有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才能举一反三。”


除了专业技术,对于这些小徒弟,他更看重职业素养和品德修养。“作为一个人,首先你要正直善良,不能投机取巧。而汽修行业关乎生命安全,必须要有一颗敬畏之心。”


每逢节假日,只要有空,他会陪着孩子们吃饭聊天,分享职业生涯中的故事。


而孩子们的表现也没有让他失望。樊国树的家里有2个哥哥和1个弟弟和妹妹,父母都在务农,家庭经济拮据。到上海2年来,除了母亲生病回家探望外,他就没有回过家。“他们在这里学习,公司包吃包住,每个月还给他们发2000多元的生活费。这个小家伙不是不想回家,他想省点钱。平时他自己留很少的钱,其余的都寄到了家里。这么懂事的孩子,以后错不了!”


临别前,师傅们和小徒弟一起合影。劳动报记者 胡玉荣 摄影


就在上周,师傅们和即将返回家乡的两个孩子,在他们毕业作品前一起合影,记录下这段深厚的师徒情谊。“大师”团队也早早和云南红河技师学院、文山州职业技术学院达成了协议,他们俩在云南红河技师学院办理完毕业手续后,将前往文山州职业技术学院报到,成为汽修实操老师。


上海师傅送给孩子们的部分礼物。劳动报记者 胡玉荣 摄影


跟随他们一起前去报到的,还有上海师傅们准备的各种礼物:最新的教学书籍,装有各类教案的笔记本电脑,各种类型的汽车发动机、最新的教具……


头图为陶巍(前左一)、师傅们在临行前和孩子们话别。劳动报记者 胡玉荣 摄影


摄 影:胡玉荣
责任编辑:王迪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