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座椅不再硬邦邦,扶手不落地,设置隐藏式空调出风口……记者从久事公交巴士三公司独家获悉,中运量71路车辆即将全面换新,乘车舒适度、安全性再次提升。
中运量71路开通运营近8年,累计客流突破1亿人次。
内部设计更加人性化
记者在申昆路枢纽站探访发现,新车型的外观较老款更加时尚和醒目,而内部设计也更加人性化。
整车内饰采用上浅下深的内饰风格,简洁明净。不锈钢扶手采取了弯弧、不落地的设计,空调的出风口也改为隐藏式。
不锈钢扶手采取了弯弧、不落地的设计。劳动报记者 贡俊祺 摄影
“新车扶手的设计,不仅减少乘客在车内被绊倒的风险,还方便车内保洁,隐藏式空调出风口,采取了和地铁、高铁一样的设计,乘客坐车时不再遭受空调直吹的烦恼。”作为车辆生产厂家,宇通客车公司工作人员介绍称。
座椅采用了柔软亲肤面料。劳动报记者 贡俊祺 摄影
同时,座椅不再是硬背,采用了柔软亲肤面料,增加了头枕,坐上去更加舒适。
4个反向的座位改为正向,增设了行李架。劳动报记者 贡俊祺 摄影
原先车辆后部的2排4个反向的座位,改为正向,多出来的空间设计了行李架。“不少乘客反映反向座位让人头晕,因此此次做了改进。行李架的设计,方便携带行李的游客出行。”该工作人员表示。
驾驶员工作轻松不少
据悉,中运量71路车辆包括18米和12米两种车型,此次将全面更换。其中,部分12米新车目前在当天线路运营结束后,正在开展路试。
驾驶舱也更加舒适、操控高效。劳动报记者 贡俊祺 摄影
“无论是开车的舒适度还是车辆的安全性、智慧化程度,比之前的要好。”这几天,车队驾驶员们正在12米新车上进行路试。
“驾驶座有加热功能,还能吹风。别看这些小细节,对我们驾驶员来说很人性化。特别天热的时候,别看车内有空调,有时我们一圈下来,衣服还是湿哒哒的。”驾驶员胡士忠告诉记者,新车的操控系统也更加简洁高效,比如刹车,以前刹车要拉刹车杆,现在只要按一下,车辆也是一键启动,“以前启动车辆要好几个步骤,现在轻轻一按就行。仪表台上的三个显示屏分工明确,让我更清楚了解车辆的各种信息。而且方向盘上新增的开关,操作起来很顺手,可随时查询车辆数据和控制乘客门……”。
除了车控系统集成度更高外,安全性也上了一个台阶,增加了右侧盲区监控、360全景摄像头、电子后视镜等。此外,防水性能也有提升,续航里程也较原来的车型增加了一成以上。
探索更多为民服务举措
“目前新车已经全部到位,正陆续进入路试阶段。路试结束之后,将投入正式线路运营。”中运量71路车队党支部书记、队长张卓表示,随着车辆等硬件设施的再次升级,车队也将探索更多为民服务举措,为市民乘客提供更加满意的公交出行。
新车正在开展路试。受访者供图
据了解,中运量71路开通后不久,车队充分挖掘途经中共一大纪念馆、二大会址、中共中央上海局机关旧址、毛泽东故居等红色资源的独特优势,在上海公交系统率先推出“红色之旅”讲解服务,让市民和旅客的日常公交出行成为了解上海红色历史的独特体验。
同时,不断探索提升“适老、智能、安全”的服务能级。构建“等候-登乘-乘坐-换乘”全链条适老化服务标准,站点设“共享轮椅”“助老体验区”。凯旋路站设“敬老助乘专员”,外滩站设“银发意见箱”,形成“建议-优化-反馈”闭环。
依托沿线28个双向站点,推出“碰一下”智能查询系统,乘客用手机NFC轻触站台线圈,即可唤醒AI助手“小安君”,通过语音交互获取候车时间、最优路线、周边服务等信息。针对节假日及大型活动建立分级响应机制;高峰期间增派管理人员驻守重点站台,动态调度车辆储备;设立观察哨,通过实时监控分流客流,提供便民驿站服务,保障乘客安全与便利。
头图为新车到位,71路将全面换新。劳动报记者 贡俊祺 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