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点长学制贯通培养模式,新优质高中成长项目……近日,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颁布了《上海市普通高中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备受社会关注。如何理解这一方案?10月22日,上海市教委进行了详细解读。
优化高中教育资源配置布局和育人方式
高中阶段教育对下牵引着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对夯实“基点”意义巨大;对上肩负着增强高等教育发展后劲,支撑“龙头”的作用。办好高中教育对建设教育强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市教委表示,当前,上海普通高中发展进入到新阶段,面临“扩优”和“提质”并重的发展任务。一方面适龄学生普通高中入学数量持续攀高,普通高中学位供给面对较大压力,需要系统筹划,盘活教育资源,以应对入学过峰挑战。另一方面老百姓对优质高中需求不断增强,需要激发每一所普通高中办学活力,让每一所高中能够获得发展机会,增强其教育服务功能,让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持续进步,成为最好的自己,实现“更公平优质”的教育。正是在此背景下,《上海市普通高中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出台。
方案的主要任务是什么?通过高起点新建、改扩建一批优质普通高中和完全中学,挖潜扩能,加大普通高中学位供给。通过加强薄弱高中建设、试点长学制贯通培养模式、建设科学高中、推进职普融通等试点,丰富高中特色发展的类型,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样、可供选择的教育。以“分类+增值”的方式激发每一所普通高中办学活力,抓住育人关键环节提升立德树人和因材施教能力,促进学校的内涵生长,实现普通高中“更公平、更优质”的发展。
试点长学制贯通培养模式,并非取消中考
方案提出“试点长学制贯通培养模式,支持优质高中向下延伸、优质初中向上延伸办学,推动建设一批高质量的完中和含高中的一贯制学校”,是要取消中考吗?市教委表示,长周期贯通培养的实质是对课程进行统一设计,实现资源的贯通使用,并非取消中考。
市教委表示,试点长学制贯通培养模式是落实“优化高中教育资源配置布局和育人方式改革国家战略”的具体举措之一。
一方面可以实现资源弹性优化与充分利用。从中学学龄人口变化趋势来看,教育资源的精准供给面临着学龄人口“梯次达峰”的压力和挑战。推动建设一批高质量的完中和含高中的一贯制学校,结合学龄人口变化趋势适时调节不同学段规模,在学位供需波动时更具弹性,也能促进跨学段实验室、图书馆、剧场、特色课程等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有助于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避免教育资源的不足或浪费。
另一方面也是对深化育人方式改革的持续探索。一直以来,上海部分学校探索长学制贯通培养并取得了系统性的工作经验,方案提出试点长学制贯通培养,是在已有工作基础上的进一步深化,通过构建一体化培养链,让学生成长路径更连贯,提升人才培养的整体效能。
开展“新优质高中成长项目”提升普通高中质量
为什么要开展“新优质高中成长项目”试点?市教委表示,这主要是针对办学基础较弱、发展主动性较强的高中,通过精准识别与结对帮扶、资源与政策倾斜、多维评价激励、系统支持与主动发展相结合等策略,帮助学生实现学业增值、情感增进、幸福增强。实施该项目在于激活每一所普通高中的内生发展动力,抬高底部,提升普通高中整体质量,有效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面,促进高中教育更加公平优质。
方案还提出要发展科学高中试点,这主要是为了构建一个贯通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的全新育人生态,培养具备扎实科学素养、卓越创新能力和深厚人文底蕴的未来创新人才预备队。
此外,市教委提出,还将提升校长的课程领导力,打造适应高中发展新常态的教师队伍,创新教师流动机制。
头图来源:图虫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