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入深秋,一阵阵的冷空气让不少市民感受到了寒意。很多人心中难免有个疑问:今年夏天那么热,那么今年冬天会咋样?近日,“今年冬天气温会很低”、“今年是超级冷冬”的说法也在网上传开了,不过气象部门发布的消息显示,今年冬天是“冷冬”的可能性很小,“暖冬”的可能性倒是挺大。
13年来未出现冷冬
首先,什么是“暖冬”,什么又是“冷冬”?简单来说,在气象界,冷暖冬不是一个预测概念,而是对冬季气温状况的一个事后认定。在气象意义上,在全国范围内,超过一半的气象观测台站冬季平均气温满足冷冬或是暖冬标准,这一年冬季才会被判定为冷冬或是暖冬。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一共才出现6个冷冬,均出现在2012年之前。
暖冬冷冬不是靠体感
有时候,市民的体感未必和气象标准相同。例如,上海2021年冬天一度历经四波寒潮,不少人都觉得这铁定是一个“冷冬”了,结果当年冬季全国平均气温-2.5℃,较常年同期偏高0.8℃,是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第高,妥妥的一个暖冬。
气象专家分析认为,寒潮只是阶段性低温,但对整体气温影响不大,当年1月下旬气温逐渐回暖并转为较常年同期偏高,2月全国大部气温超过常年,从而造就了“暖冬”。
拉尼娜不等于是冷冬
近日,国家气候中心预测,近期赤道中东太平洋大部海表温度较常年同期偏低,处于中性偏冷状态。预计赤道中东太平洋冷水将持续发展,秋季后期进入拉尼娜状态。
提前的冷加上拉尼娜的预测新闻,让不少人都认为,今年冬天是冷冬的可能性比较大。不过,气象专家指出,根据现阶段国内外数值模式结果来判断,今年冬季我国气温接近常年同期到偏暖为主,但是气温阶段性特征明显,冷暖起伏大。
事实上,拉尼娜年一定有极寒冬天吗?并非如此。一般而言,发生拉尼娜事件的冬季,我国气温偏低的概率相对更高。这种情况在20世纪90年代之前尤为显著。然而,受全球变暖等因素影响,本世纪以来,即便在拉尼娜背景下,我国冬季气温偏暖的情况也频繁发生。
头图来源:图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