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7月,圆通快递员石俊松住进了位于镇宁路405弄内的长宁区“暖新巢”新就业群体公租房“晨建公寓”。3个月来,石俊松感觉到生活有了太大的变化。“和自己之前的合租房相比,公寓不仅配套设施齐全,而且良好的居住环境也让人觉得‘落地生根’。”石俊松表示,“现在下班回来后,有一种家的感觉。”工作也没了后顾之忧,自己干起活儿来也更有动力。
石俊松的体会,代表了许多住进公寓的快递小哥们的心声。小哥们都对忙碌一天回来后,能有这样一个家而倍感温馨。
“在工作地附近找到价格实惠、长期稳定的居住房源。”是长宁结合主题教育“四百”大走访,多方位、广覆盖听取新就业群体意见建议过程中,了解到的骑手小哥们最集中、最迫切的心声与诉求。
为推动解决新就业群体“住房困境”,区委组织部与区房管局依托市第一批主题教育推出的“新时代城市建设者管理者之家”项目,在全市率先以“整楼统租”的形式,面向快递小哥、外卖骑手、环卫工人等推出了新就业群体公租房“晨建公寓”。区委组织部、区房管局还联合区总工会、团区委和公寓所在地江苏路街道办事处,在公寓内配备了电冰箱、洗衣机、烘干机、电暖锅等暖“新”家电,赠送入住大礼包,让骑手小哥们的幸福生活更有“质感”,真正赋予晨建公寓“家”的含义。
“宜居”的新家,让入住的新就业群体们找到了“新有所属”之感。住进公寓后,大家都自觉加入到公寓的“自治公约”中来。入住群体有圆通速递、顺丰快递的小哥,以及环卫工人等,各群体代表还与街道党群工作者、派出所民警、居民区书记、物业公司代表,成立了自治委员会,通过在公寓内建立排班值班、志愿轮岗、星级寝室评定等制度,实现自主管理、自我服务。
江苏路街道党群工作者李萍介绍,在维持日常公寓秩序基础上,自治委员会为了提升新就业群体的归属感,还会不定期地组织开展各类活动,为小哥们上门免费理发、手机贴膜,开展安全宣传教育、绿植领养等。今年中秋节,大家还在街道的镇宁路党群服务中心开展了一场互动活动,大家一起猜字谜,玩套圈,玩得非常尽兴。
自治委员会并不局限于公寓内的自我服务。李萍介绍,小哥们还携手属地街道,与辖区内的独居老人和困难群体结对,提供爱心送递等服务,用自己的善举反哺社区。很多小哥表示,自己入住公寓时,有些生活用品都是通过社区微心愿实现的,现在,他们也想尽己所能传递微心愿,帮助更多有需要的人。
不久前,石俊松在参与社区微心愿活动中,将写有自己电话的爱心卡给到一位独居老人,方便老人有需要时,可以随时和他联系。石俊松表示,“社区、居民有什么需要帮忙的,我会义不容辞地参与,而且,现在住在附近也更方便了。”
随着晨建公寓里新就业群体“安居”工作的顺利推进,长宁也及时总结好其中的经验做法,以求复制推广,从“解决一些人住房”到“解决一群人住房”,不断推进构建以保障性租赁住房、公租房为主体的梯度化、多样化新就业群体住房保障体系。目前,区委组织部正联手区房管局,着手将原先由社会企业运营的市场化租赁住房“魔方公寓”纳入保障性租赁住房管理,为更多的快递外卖小哥提供环境优良、价格低廉的住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