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头图:2024年12月28日,首期女电工班开班(摄影/慧敏)
一年前,2024年“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之际,有独居女性网友提出,她常常苦于找不到上门维修女师傅,四川“强记女工”随之诞生,她们以形似“38”的文字“强”设计了品牌Logo,后组建起一支全女工维修团队,通过线上接单的方式,为独居女性提供放心的维修服务,随即在网络走红。这一模式迅速在全国多地被效仿,上海也开设了首期女工培训班。
一年后,2025年“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前夕,本刊与“上海女工”培训班的学员聊了聊,记录下她们上课学习的心情与历程。
毫不犹豫满腔热血加入
“上海女工哎!名字就有使命感”
“我跟同事说,我报了一个周末的女生电工班,他们都说,‘你真是太闲了’。”27岁的慧敏是个土生土长的上海女孩,她循规蹈矩地考入大学,听从父母的意见,毕业后进入一家事业单位工作,按部就班完成人生的每一步。但她又和普遍意义上的乖乖女不太一样,她不想结婚,正在学摩托车,去年12月26日,看到一则“上海全女电工班首期课程招募”的信息后,慧敏说自己迅速心动,立刻报名,“我记得帖子大标题上写着‘上海女工’,我看到的第一眼就觉得,哇!这个概念太酷了,有一种使命感!”
“上海女工”的成立要追溯至四川“强记女工”。“强记女工”成立于去年4月,从组织方运营的社交媒体账号来看,该组织的发展很迅速,从最初的两个女生发展到近10人的小团队,仅用了大半年时间。她们发布的每条帖子热度都不低,今年1月的一条帖子中,团队分享了成功拿下企业合作大单的喜悦。
这种模式也启发了“上海女工”的成立。
“上海女工”的发起帖上,发起人扭扭说,“独居很久的我,东西坏了自己不会修,想找维修师傅又各种担心。不懂行怕请到不靠谱的,更害怕独居情况下陌生人进家带来安全隐患。”
她的烦恼引起了大量共鸣,慧敏就很理解这种感觉,“我以后也想一个人住,未来一定会产生这方面的需求。”慧敏补充,“在上海,我相信这种需求量一定特别多,只是没有人说。”
发起帖的热度还不错,大家都在评论区说,要是有个培训班就好了。
12月23日,扭扭通过“上海女工”微信账号发布了调研链接,调研内容包括学员想要学习的技能和可上课的时间;
12月25日,“上海女工”微信账号在朋友圈官宣报名海报,内容翔实,包含组织介绍,考证工种及地点,以及首期0基础初级低压电工班的详细介绍,课程费用为750元;
12月26日,慧敏通过朋友了解到了课程,交了200元定金,“上海女工”回复:“满20人开课”。有些担心凑不到这么多人,慧敏开始将信息不断转发给其他女性朋友;
12月28日,首期女工班成团开班,兴奋的慧敏当天一早赶到了浦东新曙光职业培训中心,她很久没有在周末这么早出门了,后面回想起来,她说那天明明早起,却感到浑身充满力气。
阻碍突生冒出“逃课”想法
“学到的和想学的不一样”
开班早上九点,慧敏踩着点赶到了教室,里面已经坐着不少看上去与她年龄相仿的女生。
上课前,有一个简单的开班仪式,慧敏对一位中年男老师的话记得很深,“他说,这个班级的学生都很年轻,都是女孩,他感到很荣幸,可以给我们上课。”慧敏对女工班学习的兴趣如一条抛物线,在听到这句话时达到了顶峰。而随之开始的电工课程,扭转了这条笔直向上的直线。
按照课表,整期培训包含30%的理论课程和70%的实操,第一节包含安全生产常识、触电事故及现场救护等。听着简单的电路介绍,慧敏尚且踌躇满志,随着部分理论课程的深入,慧敏逐渐大脑“下线”“一下就感觉跟不上了。”
课程中间,有一张PPT上放了微积分函数题,慧敏拍下照片,发给朋友,“文科生地狱,大学都没有学过的东西,上班了倒是学上了。”她偷偷看了几眼周围的同学,有点庆幸,“不止我一个人在玩手机,嘿嘿!”
下午三点下课时,慧敏如释重负,逃也似的离开了学校。第二周依然是理论课,她按时打卡,努力听讲,但感觉自己还是听不进去,这让她多少有些沮丧。
第三周,她因为工作冲突请了假,想到不用上课的那一刻,她发现自己竟有些窃喜,“我竟然都有点想逃课了。”
与慧敏同感的,还有其他人。第三节课后进入春节假期,首期女工班的学员群内寂静许久,直到节后复课前夕,大家说出了这些烦恼:“其实不是为了证书而考试的”“不觉得一定要考到证当电工”“现在老师感觉就是比较赶进度地讲课本的知识点”。
探索未知重塑信心
“我现在觉得我能考出证,也能学会”
探索新生事物的过程中,出现问题是很寻常的情况。
“强记女工”创始人加加大上电工课时也走过弯路,她想学家庭电路,但培训的重点是工业电路。
对承办首期女性电工专场培训的培训中心来说,这也是他们的首次尝试。
电工班发放的教材(摄影/慧敏)
据了解,通过初级电工班培训考试获得的证件叫做“低压电工作业证”,也是俗称的“电工上岗证”,是从事电气设备安装、维修等工作必须持有的证件,是经过国家安全生产相关培训和注册的证明。
在女性专场之前,培训中心承接的多是企业团队,企业将聘请的员工送来培训,以便获取资格证后快速上岗。因而,整套课程体系都与最后的证件考核密切相关,虽是首期女学员班,但课程内容、架构等与之前的团队课是几乎完全一致的。
“上海女工”班的学员们,对这张证并没有太多渴望。“我的目的是学新技能”“希望学完面对自己家的问题有信心上手解决”“习得一些能够和日常生活结合的知识和技能”……对比其他人更想学技能的想法,慧敏有些不好意思,“其实我还是蛮想考出这张证的,像一枚个人勋章。”
面对女孩们的问题,女工班的班长与培训老师保持着沟通。慧敏从而得知了只要充分刷题配合认真实操,考出电工证的难度不大,这条消息并未引起其他同学的反响,但让慧敏振作了起来,“我现在觉得我又能考出来了,实操好好练,也能学会些东西。”
与此同时,组织发起人扭扭将其他学员“希望培训更注重技能”的意见进行了汇总,计划与培训学校沟通,将课程内容做一些改变。
培训学校内,高级电工班的课堂一角(摄影/慧敏)
截至发稿前夕,这场沟通正在进行。2月末将重新开课,或许会对课程进行调整,按照计划,4月将举办首届女电工考试。
我们期待,20名女性学员能够顺利通过,她们可能不会迈入电工行业,但可以修好家中的灯泡,可以帮助朋友安全地理清电路;她们也可能借此进入维修行业,真的成为一名电工女师傅,从此开启蓝领人生;她们也许会将这段经历分享出去,带动更多的女性了解、进入电工行业。
也许,我们能看到第二期、第三期女工班开班,也许未来有一天,我们真的能看到一支“上海女师傅”维修队伍。
(本文首发于《上海工运》2025年2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