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疫情期间,上海首次启动了300多万师生参与的大规模中小学生在线教育,加快了AI与教育的结合。在7月10日举行的2020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云端峰会·教育行业主题论坛上,上海市教委主任王平表示,今后上海将探索建设智慧教育新家园,推进大规模智慧学习平台的建设与应用。
今年的教育行业主题论坛聚焦“共创智慧教育新家园”,搭建了世界顶尖的人工智能教育合作、交流平台。三场紧扣主题的交流分享,分别以“教育变革 师范转型”“资源创生 范式重构”“科技向善 智慧协同”为关键词,与线上直播观看者共享“上海实践”中“上海智慧”,展望未来教育的无限可能。
上海市教委主任王平认为,对于人工智能如何高质量赋能教育,未知仍大于已知。因此,应把握好教育的线上线下关系,实现教学主体的多样化;在挖掘数据红利的同时,要注意面临数据与算法偏见等挑战。
OECD经合组织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负责人安德烈斯·施莱歇表示,人工智能能够丰富创新教学手段,但并不能取代教师。他通过OECD的研究调查发现,截至2018年,全球教育对现代技术的投入呈“井喷式”上涨,首当其中的是“虚拟实境(AR/VR)”技术,其次就是人工智能。据统计,全球高等教育院校对虚拟实境相关技术及设备采购金额高达180万美金,对人工智能技术及设备相关的花费达80万美金,这个数字预期在2025年将分别达到1260万美金和610万美金。他希望教育管理者不要一味地追求新技术而进行投资,更要关注应用新技术后课堂的实际效果是否为教师和学生带来益处。
上海开放大学校长袁雯指出,根据上海开放大学2019年《人工智能时代的终身学习——上海在线学习者AI画像白皮书》调查报告显示,有超过六成受访者希望人工智能能为教学提供辅助教学服务。在袁雯看来,智慧学境意味着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可记录、情景可识别、环境可感知、社群可联接。“智慧”则体现在,一是要为学习着提供“智能助教”,即为每位学生提供专属助教、专属学伴;二是要为每位教师提供教学效果诊断书,为每位学生提供学习效果诊断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