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危险突发时,应急救援“利器”何在?5月13日,第四届长三角国际应急减灾和救援博览会在沪举行,集中展示了应急救援、智慧安防、防灾减灾等领域的3000余件前沿装备与技术,其中120件突破性创新产品为全球或亚洲首秀,多项“黑科技”重磅登场。
“重器”上阵应对突发事件
在现场,徐工集团的展台前特别吸睛,因为企业带来的可都是不折不扣的“重器”。
许多市民或许还记得《流浪地球2》中驰骋的那些硬核工程机械,犹如人类披挂上阵的“战甲”,其中许多可行驶、可作业、可变形的设备,就是来自徐工集团之手。
这次,徐工集团带来了“钢铁螳螂”步履式挖掘机,是其自主研发的一款全地形、多用途的特种挖掘机械。高寒、高原、山地、林地、沼泽、沟壑……所有这些普通机械无法到达的地方,对它来说都是如履平地,可在雪崩、地震、滑坡等受灾现场进行抢险救援及恢复工作。
子母式大流量排水抢险车。劳动报记者 贡俊祺摄影
地面出现大范围积水,但现场地形复杂怎么办?子母式大流量排水抢险车就能发挥作用。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是一款可实现远程分离控制的应急排水抢险车,排水子车驶向水源进行抽排水,母车只需远程操控即可,从而使得低矮危险环境的应急排水难度大大降低。
无人机成高空灭火神器
如果说今年展会上最多的展品,那一定是形形色色的各类无人机。不少展商都表示,如今无人机已经成为应急救援的核心力量,而且往往用在“最关键的时刻”。
长期以来,高层建筑火灾都是消防面对的最大难题。传统的消防云梯车高度受限,对超高层建筑鞭长莫及;小型旋翼无人机虽然灵活,但灭火能力有限。
全球首创涵道风扇高空系留灭火无人机。劳动报记者 贡俊祺摄影
而在此次展会上,记者发现多个高空灭火重型无人机已然出现。每秒30升的喷水流量,有效喷射距离超40米,足以匹敌主战消防车,却能悬停在百米高空持续作业……玮航科技此次就带来了全球首创涵道风扇高空系留灭火无人机,用八个风扇托起的它就像一个空中消防栓,源源不断地将水流输送到高空,直接攻击火源。更有意思的是,它的整车长度小于10米,可以直接挂载在消防车的顶端,接警后迅速内抵达现场。
除此之外,联合飞机集团则带来了其“空中120”R6000,可搭载2至4名伤员和4名医护人员,高效的转运能力为生命救援争取宝贵时间。旗下的Q20巡查无人机与镭影机库的协同作战,能够打破空间限制。自动操控、一键返航的功能让全流程无需飞手操作,大幅节省人力成本并提高作业效率,实现80小时不间断值守以及复杂地形自主作业。
外骨骼机器人让你成“超人”
穿上它,给你“超人”的感觉。在现场,中国电科的“白虹”外骨骼机器人就吸引了很多人的眼光,它能减轻跑步、奔跑时大腿的疲劳感,提升助力效果。
外骨骼机器人。劳动报记者 贡俊祺摄影
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应急救援中,救援人员要求“分秒必争”,但灾情现场复杂的状况、份量不轻的救援设备,往往会让人有些“力不从心”。“白虹”通过人工智能与传感器的融合,能够实时检测人体运动状态,据此分析得到人体运动意图,自动跟随使用者的腰部、腿部运动,同时为人体提供有效助力。
四个“AI+应急执法”成果发布
此外在博览会上,市应急管理局执法总队联合市计算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蜜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启动“执法学习助手、执法情报助手、执法案卷评查助手、执法规范预警助手”4个智能体上线应用,为创新监管执法模式、规范涉企行政检查注入新动能。
其中,“执法学习助手”智能体已完成应急执法领域共计200万字法律法规、合规指引等知识库的学习,能够通过网页或手机端开展人机对话。“执法情报助手”能对互联网上2万个技术节点进行无间断数据采集,可实时发现和搜集微信、微博、抖音等热门互联网软件上的相关信息,并对热点事件实现追踪。目前,全市2.6万家检查对象库基本数据已接入智能体。
“执法案卷评查助手”能自动识别案卷中的不规范问题,并反馈给法制审核人员。目前,98项案卷评查要素中,已有过半评查项目可以自动初评。“执法规范预警助手”对在线执法视频中执法人员的非文明用语和疑似冲突行为进行辨识和预警。目前,智能体已对全市应急系统300余部执法记录仪录制的音视频海量数据开展智能巡查。
头图为博览会上的救援机器狗。劳动报记者 贡俊祺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