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0到16万公里,这条软土上打造的“第一高速”,成为百姓寻找“诗与远方”的幸福之路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包璐影 发布时间:2021-04-06 14:50

摘要: 1984年12月21日,我国大陆上第一条按高速公路标准设计、施工的沪嘉高速公路在嘉定入城段正式破土动工。

作为中国大陆第一条建成通车的高速公路——沪嘉高速,于1988年10月建成通车。建设背后,从提出设想引发观念碰撞,到历时四年的攻坚克难,建设者从未放弃,在上海的软土地基上筑起了坚固的高速公路。


4月6日,在“沿着高速看中国”启动仪式上,曾经参与沪嘉高速建设的设计者讲述了“第一高速”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从曾经的0公里,到如今的16万公里,连接亿万人“诗与远方”的高速公路,从上海这条高速公路开始。


小小奠基石见证高速发展


如果不是亲眼所见,可能至今也鲜有人知,这块出现在启动仪式现场的“奠基石”意义有多重大。它就是中国大陆第一条建成通车的高速公路——沪嘉高速的奠基石。



连接上海中心城区和嘉定卫星城的S5沪嘉高速,于1984年底在嘉定入城段破土动工,1988年10月建成通车,是中国大陆第一条建成通车的高速公路。1984年12月21日,这块奠基石“诞生”,在此后的岁月里,在成为了历史的见证者,开启了中国高速路变迁的辉煌篇章。


改革开放初期,上海公路交通需求量大,公路建设速度跟不上车流量的增长速度。作为大都市,上海客流物流突飞猛进,对外省际交通的流量上去了,但是道路等级较低。缓解市区到嘉定的行路难,建设沪嘉公路的建议被提上了议事日程。


曾经7米宽的小路发生巨变


在启动仪式现场,今年已经79岁的高龄,时任沪嘉高速公路工程建设指挥部指挥助理、副总工程师张奎鸿谈起当年修建沪嘉高速时的场景,始终记忆犹新。


“你们能想象吗,那时候的路只有区区的7米宽,再看看现在,变化太大了。”时刻多年,张奎鸿每每说起这些,依然感慨万千。



“当时,市区到嘉定卫星城不过20多公里,可是乘车需要2个多小时,其中在杨家桥铁路道口,常常一等就是几十分钟。”张奎鸿高速记者,可市民餐桌上的鸡鸭鱼肉,在当时都是需要通过这条道路运输而来的,“如果按照那时的通行标准来看,上海人喜欢的‘上海青’是来不及在中午的时候出现在老百姓的餐桌上的。”


上海市市政工程局根据可行性研究,提出了两种公路建设方案。一是对原有的沪宜公路进行拓宽,改建成4快2慢的一级公路;另一种是重新选址,建设一条全新的汽车专用道路,这就是最初尝试建设高速公路的设想。



这个设想当时在业界引发了一场激烈的观念碰撞。赞成者认为,根据未来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应该以更长远的眼光来实施规划建设;而反对的声音则是,高速公路的建设成本太高,我国的汽车工业也不发达,没必要修建高速公路。


上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各路专家对方案经过一系列的充分研究论证,最后决定作为试验性的高速公路进行实施。1984年12月14日,沪嘉高速公路的初步设计文件获批,按照行车速度120公里/小时的标准进行建设。



1984年12月21日,我国大陆上第一条按高速公路标准设计、施工的沪嘉高速公路在嘉定入城段正式破土动工。


软土上造高速得出“沪嘉经验”


据了解,当年规划设计中的沪嘉高速,南起上海市区祁连山路,北迄卫星城嘉定南门,主线长15.9公里,两端联络线4.6公里,全长共计20.5公里,双向各两条行车道。



张奎鸿老人激动地告诉记者,当时沪嘉高速通车的情景,历历在目。“通车当天,我正好与电视台记者一同在直升机上,这个地方原来一片农田,沥青混凝土它是乌金色,从天空俯瞰高速公路,奔驰在公路上的小汽车绵延不绝,像一条金龙。连接了桃浦、南翔,跟嘉定几个重要的集镇,很壮观的。”他说。


高速公路是设计时速为每小时120公里的全封闭的快速通道,对路基质量、路面平整度等施工工艺要求非常高。上海是典型的软土土质,在软土地基上修建高速公路,首先面临的是如何控制地面沉降。



张奎鸿高速记者,3米的高路基单靠自然沉降到位需要十几年的时间,为了让路基尽快趋于稳定,建设者研制了一种“沙井”技术,将一根根7至10厘米直径的透水管道打入地下20米深处,随后灌入黄沙,加速了排水速度,半年内路基便可提前完成80%的沉降,使工程建成后路基基本处于稳定状态。


中国高速公路里程突破16万公里


记者了解到,沪嘉高速公路通车后,大大缩短了时空距离,降低了综合运输成本,改善了投资环境,促进了地区经济和旅游事业的发展,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如今,由点成线、由线及网,上海高速公路飞速发展。全市公路总里程已由1978年的1978公里达到了2020年的12916.6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由“零”的突破达到了844.7公里。高速公路车流量也从沪嘉高速刚开通初期的日均4000余辆,增长为全路网日均约150万辆,重大节假日最高日流量超过160万辆次的水平。


未来,上海与江、浙两省的公路联接将更加便捷,共同构筑起长三角都市圈一体化的交通体系,一小时都市圈的范围将逐步扩大,整个长三角地区都将切实感受到“同城效应”。



得益于高速公路的绝非上海。记者了解到,从沪嘉公路开始,上世纪90年代,我国高速公路建设进入了快车道。据交通部综合规划司副司长王松波介绍,2013年我国高速公路里程突破10万公里,位居世界首位。


据悉,截至去年年底,我国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到16万公里,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高速公路网络,已经覆盖了99%的地市级行政中心和城区人口超过20万人的城市。据透露,2035年,中国的高速公路还将连接所有的地市级城市和城区人口超过10万人的市县。




摄 影:包璐影
责任编辑:胡玉荣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从历史和文化角度思考中国和中华民...

从这里开始读懂“何以浦东”,浦东...

老老小小都在问“怎么造得这么快”...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