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瓶车推进电梯,后果会有多严重?5月11日,一则被频繁转发的小视频给出了让人触目惊心的答案。一辆电动车被推进居民楼电梯后突然起火,仅仅3秒钟,火焰就吞噬了整个电梯间,导致多人被烧伤,其中还有一名5个月大的婴儿。
虽然,事故的具体原因正在进一步调查中。但不可忽视的是,在这起突发火灾中,本不该出现在电梯内的电瓶车成为了引发火情的重要原因。其实,这样的悲剧是完全可以避免的。记者了解到,目前,上海不少小区就针对电瓶车违规进入电梯,推入楼道内充电的现象制定出了有效的“杀手锏”,通过“云”监测,让这引燃火苗的导火索刚萌芽之时,就被彻底掐灭。
5个月大婴儿烧伤面积达45%
据了解,这起火灾发生在成都,时间为5月10日晚上。根据网络上广为转发的现场监控显示,当时,电梯内有4名大人和1名婴儿,其中,一名成人推着一辆电瓶车进入了电梯。只见电梯门刚关上,电瓶车就开始冒烟了。在此之后,电瓶车又立刻爆燃。视频中,光亮混着烟雾,电梯里的监控视频都已经看不清了。
很难想象,在这样密闭的空间里,突发发生火情,而且就在自己身边,这种无处可逃的场景有多让人绝望。更何况,电梯里还有一名年仅5个月的婴儿。
截至记者发稿,据公开信息显示,包括4名成人和1名婴儿在内,电梯内的5人均被不同程度烧伤。其中,婴儿的烧伤面积达到了45%,尚未脱离生命危险。而当时怀抱婴儿的老人情况也不容乐观,全身75%烧伤,随时都有生命危险。
楼道成了电瓶车“充电场”
目前,电瓶车起火的具体原因还在调查中。不知道是否与电瓶车的质量有关,又或者是车主使用不当,亦或是进行过改装等等。这些有待相关专业部门调查后给出权威答案。但不可忽视的是,小区里电动车肆意乱停乱放的现象较为普遍,有的楼道俨然成了电动车的专用“停车场”,存在较大安全隐患。虽然频频整治,却也不见好转。
此前,普陀消防就曾接到过不少相同类型的隐患举报。“我们发现,一些居民为了图方便就将车子推进电梯间,然后在楼道内充电。”普陀消防救援支队防火监督相关负责人徐兵告诉记者,“这样的安全隐患非常大,一旦发生火灾,极有可能危及到整栋楼的居民”。
赋予电梯“第三只眼”监督功能
为此,其通过“一网统管”的模式,赋予了居民区电梯“第三只眼”的功能。以曹杨四村为例,此前,就有居民习惯性地将车子推进电梯,而现在,只要有这个动作出现,电梯梯门就无法正常关闭。不仅如此,电梯间内还会及时响起语音提醒:“为了您和他人的安全,请将电瓶车移出电梯”。
原来,监测到居民将电瓶车推入电梯的是智能识别感应器,感应器的另一端直接连接到了街道的城市运行管理中心。据悉,电梯里出现电瓶车,“一网统管”当即就能识别,并诱发电梯停止的语音报警。
据普陀消防介绍,运行一段时间以来,这一举措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在已经在全区进行推广了,还将列入本年度社区新基建的内容,年底之前全区90%以上的高层小区电梯加装智能梯控装置。”普陀消防负责人告诉记者。
5月起上海已明确禁止入户充电
记者了解到,这些智能化举措不仅在普陀区推广,在闵行的爱博四村也“上新”了一款电梯“阻车”系统,用智能化手段破解电动车乱停放难题。试点以来,楼道里不见电动车的踪迹,不少居民也感到舒心多了。
据介绍,“阻车”系统通过电梯里的监控摄像头和地上的承重感应器识别出电瓶车,随后提示声响起,电梯门也随之被锁定,无论如何摁按钮,门也无法闭合。这样一来,电动车无法再通过电梯进入居民楼。等电动车移出之后电梯才会自动关门。除电动车、自行车外,婴儿车、轮椅都可以入内。
不过,智能系统终究是一种辅助监督手段,更需要市民从内心形成良好的用车习惯,彻底杜绝入户充电的行为。消防部门也提醒广大市民,随着5月1日《上海市非机动车安全管理条例》正式实施,已经明确规定,电瓶车是禁止在楼道内充电的。对于违规停放、充电的,将处1千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将处2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