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0万人次看光影秀,上海如何做到聚而有序?秘诀就在于“城市大脑”里的一个个“小脑”!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黄兴 发布时间:2021-07-07 18:43

摘要: 上海数字治理“最小管理单元”二期成果正式发布,“城市大脑”将一个个“小脑”深入社区和街巷!

“美哭了!”


“史诗级!”


“这就是上海,这就是软实力!”在网上,上海市民对近期黄浦江主题光影秀刷屏了。


6月30日至7月4日,五天时间共有340万人次到场观看,大客流人群聚而有序、多而不乱,这背后全靠“一网统管”这颗“城市大脑”在运作。7月7日,上海数字治理“最小管理单元”二期成果正式发布,上海迎来12个城市智能体创新场景,58家城市数字化转型生态伙伴。



(图:上海市“一网统管”城市智能体应用与服务赋能中心正式成立,采访对象提供)


有它,老小区生活更宜居


黄浦区是上海的老城区,拥有600多个小区。城区环境温暖宜居、智慧便捷,公共服务体系优质均衡、充满人性化,然而小区安全依然是突出问题,比如住宅电梯安全、房屋高坠隐患等。不过,春江小区最近在应对高空抛物这类高发安全事件时显得更为从容。


“您好,我是咱们小区物业的,刚刚注意到您家有人往窗外倒了一杯水,险些落到路人头上,这挺危险的,所以提醒您注意一下……”这是上海春江小区物业给居民打的安全提醒电话。


小区物业通过智能化手段,一旦监测到高抛事故,就会向物业实时推送预警,精准到户;如果造成人员伤亡,物业可以一键上传请求城运中心支持。


类似这样的善治场景还不少,比如,在住宅电梯安全方面,对非机动车进楼道等及时识别,消除隐患;结合智能门禁、居家用水等多个数据,对小区特殊老人群体加强服务和关怀……运用智能化的手段,让老旧小区重新焕发新生命。这就是上海城市“最小管理单元”数字治理的最新应用场景之一,也可以理解为“城市大脑”里的一个个“小脑”。


“最小管理单元”,低成本保安全


作为上海最典型的治理场景,上海沿街商铺的数量高达24.69万家,管理基数大、难度高,特别在黄浦区集中了2万多家小型沿街商铺。


在建筑密集的文创区田子坊,园区内房屋都是上世纪 20 年代木屋结构老旧房屋,共计建筑154幢,商户数量300多家,空间分布密集,且仅有3个出入口,疏散通道狭窄,游览参观的客流量极大,一旦发生房屋起火,后果不堪设想。


今年清明前后,林军(化名)在田子坊的咖啡店由于电器自燃险些遭遇火灾。幸亏林军之前购买了“最小管理单元”的消防安全服务,消防队员收到烟感警报及时消灭火情,避免了一起重大安全事故。这件事也让林生认识到自己的店铺安全有更多人在背后默默守护。通过“最小管理单元”,商铺主只需承担较低成本就能更高效地保障自身经营安全。


“黑科技”赋能海量数据


“最小管理单元”二期创新成果背后是多种技术的创新。


首先,基于城市智能体参考架构,融合华为云、大数据、AI、边缘计算、5G等多种先进技术,最小管理单元的数字孪生系统从单一模式发展为适配不同治理主体需求的多类型管理平台。


同时,通过建设统一的数字治理底座,汇聚各类管理单元的海量数据,全面延伸城市感知触角,综合运用房屋、实有人口、感知、AI、水电、12345热线、客流等10多类新增数据,实现管理单元连点成面,实现以生命体、有机体对治理场景进行感知和管理。


为了支撑更多“最小管理单元”快速建设,上海市“一网统管”城市智能体应用与服务赋能中心正式成立,中心定位生态培育,搭建基层治理供需交流平台,摸索多方共赢的市场化长效机制。


目前,“最小管理单元”建设已聚合50多家生态伙伴,首批提供了消防安全、房屋安全、大客流安全、高空坠物、非机动车安全、电梯安全等20多种数字治理解决方案,探索出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城市安全管理新机制。




责任编辑:胡玉荣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340万人次看光影秀,上海如何做...

上海市政府推进“一网统管”建设,...

上海“一网统管”出圈了!上海方案...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