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浦东世博地区坐落于上海城市核心滨水区,面积约25平方公里,因2010年上海世博会而闻名。自世博会后续开发利用以来,世博地区积极承载实施上海自贸试验区建设等国家战略,成为新兴开发热土。9月9日,记者从浦东新区获悉,“十四五”时期,世博地区区域内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计约1300亿元,占新区总额约8.7%。预计至“十四五”末,世博地区税收将超110亿元,商品销售总额超6500亿元,地区“亿元楼宇”达到15家。
建设引领性的中央公共活动区
作为全市最早把中央公共活动区列为发展目标的区域,“十四五”期间,浦东新区世博地区将立足上海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战略目标,秉承“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理念,在中央公共活动区的城市肌理下,以“秀外慧中”为基,以“多彩世博、精彩演艺”为韵,打造“最美”的世界会客厅。
“秀外慧中”如何理解?
“秀”:世界级的文化演艺汇聚地,突出“阅全球、悦全球”;
“外”:对外开放的交流服务区,在此“汇全球、为全球”;
“慧”:智能科技的应用展示区,实现以智“慧全球”;
“中”:以“中”字头为特色的综合型总部高地,成为上海最具标志性和影响力的央企总部集聚区。
“十四五”期间,世博地区将全面建设“商务会展功能凸显、总部企业机构集聚、文化休闲空间多样、国际交流丰富多元”的世界级中央公共活动区,争取到2025年,“秀外慧中”的核心功能实现全方位大幅跃升,主要经济指标实现全面倍增,现代化国际化复合型城区形态基本建成,区域治理水平持续提升,地区能级和核心竞争力显著增强。
这些“高大上”名词将从蓝图变现实
全力打造品质演艺的高峰区。世博地区将以建设上海国际文化大都市及上海打造亚洲演艺之都核心承载区为目标,努力成为展示上海文化软实力和价值符号的重要窗口。
至“十四五”期末,世博地区文化场馆布局将更为丰富,沿黄浦江东岸世博岸线自北往南,形成梅奔文化中心、宋城世博演艺大舞台、世博文化公园、上海大歌剧院、马术中心、信德文化中心等一系列高水平文化设施矩阵,世博地区座席数将突破6万个,规模上接近纽约百老汇、伦敦西区,每年客流量预计突破千万人次。
加快汇聚具有世界水准的具备“首次”属性的音乐会、演唱会、赛事、新品发布会等,世博地区的文化地标品牌更为闪亮。世博地区总部经济发展将发力崛起,围绕上海“四大功能”建设,以世博B片区央企总部和前滩跨国公司总部和经济类国际组织(机构)集聚为基础,打造“央企总部+国际企业总部”双轮驱动的总部经济高地,全力发展具有全球影响力和控制力的总部型经济,成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的重要枢纽,做强全球资源配置功能。
预计至“十四五”末,世博地区各类总部企业数达到25家,其中跨国公司总部达到10家;成为全市央企集聚密度最高区域,入驻央企及关联企业达到150家,央企各类总部达到10家;国际经济组织集聚区建设稳步推进,国际组织(机构)达到20家。
前滩特色商圈建设将加快推进。前滩太古里等一批高端商业设施投入运营,世博地区将更好集聚全球消费资源,增强对世界知名高端品牌的吸引力,推动以世博园区世博源为代表的北翼区域以及前滩为代表的南翼区域,形成错位互补、各具特色的商业布局,促进消费场景更智慧、更潮流、更具体验性。
大力引进首店、旗舰店,推动首发、首展等,进一步激发商业创新活力,鼓励新业态新模式推陈出新。
打造宜居宜业环境
人民城市理念渗透到每个角落,宜居宜业环境将把“城市,让更美好”演绎得更为充分。
预计至“十四五”末,区域内建成商办、商业建筑面积总计达到约600万平方米,“十四五”期间新建约8个高端酒店;浦东“金色中环发展带”世博片区将完成建设项目约84个,总投资超836亿元。产业金融、商务会展、科技展演等引领性的商务服务业将蓬勃发展,不断汇聚全球高端要素、链接国内国外;教育、医疗、商业等高品质的生活服务业将进一步提升城市生活品质,莱佛士国际医院、纽约大学、前滩太古里、香格里拉大酒店等生活服务设施将为市民生活提供更多选择;智力咨询、投资服务、法律服务、人力资源等国际化的专业服务业将为企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十四五”期间将形成高层次、多门类、规模化的专业服务体系,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
绿色低碳发展实践不断深入,世博文化公园全面建成并对外开放,区域内公园数将达到7个,市民可自由地穿行于绿树、花草及休憩广场之间,饱览浦江两岸景色。区域单位能耗进一步降低,增长率不高于4%,自贸试验区范围内完成三星标识的绿色建筑比例达到6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