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推进产教融合!民盟上海市委呼吁:建立“国家级”的产业学院和学习工厂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郭娜 发布时间:2022-01-21 16:24

摘要: 目前,上海产教融合存在多方协同格局尚未形成、人才供需矛盾较为突出、创新模式和创新平台尚未形成等问题。

当前,上海已成为新兴产业头部企业最集中、产业链最齐全的地区之一,急需涉及产业发展全链条、全学科的不同层次人才。


今年上海两会上,民盟上海市委建议作为国家首批产教融合试点城市,上海要主动把握有利契机,结合临港新片区和“五个新城”建设,在探索打通产教两端、校企双方双向链接的“快车道”中有所作为。


民盟上海市委的大会发言指出,目前,上海产教融合存在多方协同格局尚未形成、人才供需矛盾较为突出、创新模式和创新平台尚未形成等问题。例如,对产教融合型企业的激励政策力度还不够。2021年上半年全市116家产教融合型企业享受的税费优惠仅490万元,平均每家4万多元。上海应率先围绕集成电路、生物医药和人工智能“三大产业”,在探索产教融合的协同机制、培养体系、教育模式等方面创新突破,尽快形成上海的新方案、新样本,打造“全国产教融合示范城市”。


因此,大会发言建议要制定上海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导产业人才发展专项规划,开展“三大产业”相关新学科、新专业体系建设,加快产业基础人才、紧缺人才的培养。同时,建立市级层面的产教融合联席会议制度,完善“组合式”激励政策,推动多部门纵向对接、横向联合。加强与相关国家部委沟通,争取“职业本科”试点等政策创新突破。


另外,要创新培养体系,建立分层次的人才培育模式。比如,发挥部属高校等研究型大学的优势,率先在“三大产业”相关学科专业上布局,聚焦国家人才培养基地和示范学院建设,培养具有创新策源能力、能解决“卡脖子”技术的高层次创新型人才。


还要发挥地方高校等应用型院校的优势,率先在研究、技术和技能等三个应用层次上布点。通过企业发布课题、开放资源、“学徒制”培养等方式,推进校企共建“双师型”师资队伍,提升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层级和质量。发言还建议要发挥职业院校的优势,健全政府、行业、企业、职业院校等多方参与的职业教育质量评价机制,完善以产教融合为导向的职业教育评价体系,推动和促进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


大会发言还建议由国家牵头、上海承办建立“三大产业”国家产业学院。通过行业头部企业提供课题来源、实验室资源和应用场景等支持,院校将技术产品转化为教材课件,汇聚并引导资源要素,实现多元共建共享。并由政府主导建立“三大产业”相关的学习工厂,实现由传统的“实习工厂”向创新的“学习工厂”转变,满足多所学校教学、多家企业生产的实际需求,并融入到同一实践场所。通过为院校提供实验、学习、测试环境,为企业提供生产、技术、试验平台,促进跨界人才流动,实现产教双向链接。


责任编辑:罗菁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上海市人大代表赵娟:做“接地气”...

上海市人大代表陈勇:积极履职,将...

参政议政|停1分钟和59分钟价格...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