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政议政|停1分钟和59分钟价格一样?多位代表呼吁推进路边短时停车免费制度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郭娜 发布时间:2024-01-23 11:11

摘要: 在今年的上海两会上,多位代表将目光对准路边停车这件民生事。

“路边停车,停1分钟和59分钟价格一样,我觉得这不合理。”在2024年上海两会上,人大代表顾秀平提出建议,要优化部分道路停车泊位收费规则。劳动报记者了解到,多位代表共同聚焦路边停车提出了建议。


路边停车贵、计时收费规则不合理


顾秀平告诉记者,他连续多年关注停车问题。“现在部分道路路边停车收费太贵了。”顾秀平说,道路泊车收费要考虑到普通老百姓的承受能力,有些区域泊车需要每小时20元以上,这对有需要停车的老百姓来说是不小的经济负担。


“目前收费规则也没有考虑便民原则。”顾秀平说,现在停车收费基本上是按时收费,停一小时按一小时收费,超过一小时按每半小时收费增加。“这就是说,停一次车至少要交一小时停车费,有些需要临时办事的市民往往只需要停车几分钟,办好就能走,但却要交一个小时的停车费。有些市民心理上就会觉得太吃亏了,既然交了钱,那就索性停满一小时再走,这样实际上降低了停车资源的利用率。”顾秀平说。


同顾秀平代表一样,人大代表陈兴华也提出了同样的疑问。“停车1分钟和59分钟收费一样,超过一小时后,停1分钟和29分钟也是相同的,这对消费者的心理感受很不友好。实际上,缩短计时单位标准有利于增强消费者时间观念,让他们更好合理安排事项,从而提高车位利用率,也有助于缓解停车难问题。”陈兴华代表指出,目前北京、重庆、苏州、温州等地在停车计时单位标准上都比上海精细化,比如重庆首停按半小时起算,后续按半小时起算;其他城市首停按半小时起算,超过半小时后按15分钟起算。


“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更应该领先一步,体现公平公正原则。”陈兴华代表说。


多位代表共同呼吁推进路边短时停车免费制度


“道路泊车属于公共资源,收费应该体现公益性质,收费标准制定要考虑市民收入水平,不要给有停车需要的市民增加过多负担。”顾秀平说。


除了收费价格制定要更合理,代表们呼吁要推进路边短时停车免费制度。“比如,在市民有办事需要的政府机关、事业单位、电信、邮政、学校、超市附近道路的泊位,根据实际情况分别采取15分钟、半小时、一小时内免费的规则,这样可以让市民抓紧时间办事,尽快离开。”顾秀平指出,这样的收费规则既可以保证停车规范化,又能提高泊位使用效率。


人大代表施政指出,虽然这几年发改委、交通委一直在研究如何依托道路停车电子计费系统的逐步推广,试点“精准计时、分段计费”、缩小计费区间等收费规则的可行性,以降低市民停车费用,缓解停车难问题,但推进速度不尽如人意。在她看来,可以不分区域统一推进路边短时停车免费制度,对超过短时免费标准的路边停车,分区域统一收费标准,以颜色或能显著区分的标志来显示其处于不同收费标准的道路停车区域,公示收费标准。


新能源车充电停车位长时间占用问题突出


“随着纯电动车保有量的增加,停车+充电的需求量同步增加,如何既满足充电需求又提升充电车位的使用效率是一个新的停车难点。”施政代表指出,目前有的充电停车位限时一小时,但很少有遵守规定在一小时后离开的,造成有限的充电停车位被长时间占用,且电池满负荷充电后不及时停止也极容易引起安全隐患。


对此,她建议要研究路边充电停车位的使用情况,以市场化机制提升充电车位使用效率。比如充满电后的仍长时间占用充电停车位的车辆,停车费以停车费+占用充电设施费综合计算的方式,分等级提高收费,在避免长时间占用充电车位的同时,保证充电设施使用的安全规范。


头图来源:图虫


责任编辑:胡玉荣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人大代表建议开展Paxlovid...

青年科研人才“起步难”咋解决?九...

独生子女赡养老人入住养老院,可享...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