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以来,上海遭遇了疫情防控常态化后形势最为复杂严峻的一次考验。面对疫情,上海市红十字会根据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在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的关心指导下,全力投入疫情防空工作之中。4月1日和6日,先后两次向全市红十字系统发出倡议: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大仗硬仗贡献红十字力量!
畅通捐赠渠道,汇聚社会爱心力量
为做好捐赠工作,市红十字会及时向社会公布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项目”专项捐赠通道和热线电话,并落实专人负责接听热线电话、协调捐赠事宜。上海进入静态管理后,红十字工作人员就将捐赠热线及相关电话转接到了自己的手机上,确保24小时在线。
组建由主要领导带队、机关及下属事业单位等17人组成的工作队,驻扎市红十字备灾救灾中心,指挥协调全市红十字系统做好捐赠款物接收发放等工作。
一个多月以来,无论是驻点值守,还是居家办公,红十字人心中始终装着这样的信念:“疫情之下无小事”“防控需要第一位”。为落实每一笔爱心捐赠,协调相关运输、通行、接收、发放等事宜,他们每天都要不断接听或拨打电话。为使捐赠物资能尽早发放到位,领导干部率先垂范,连续加班,挑灯夜战,工作在装卸和发放物资第一线。为接受社会监督,确保捐款捐物接收、发放、使用情况公开、透明,每天坚持发布一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项目公示”。
据统计,3月1日至4月29日,市、区两级红十字会共募集款物14729.32万元,其中捐款3922.11万元,捐赠物资价值10807.21万元。这些款物根据捐赠意愿和疫情防控需要,用于医疗机构、集中隔离点、社区、高校等抗疫一线。
针对本市各高校对防疫物资及生活必需品的巨大需求,市红十字会还主动引导爱心人士,积极对接高校捐赠渠道,向48所高校定向捐赠了550余吨粮油蔬菜、4500余箱方便食品等生活物资,93万只口罩以及防护服、消毒液等防疫物资。
聚焦困难人群,持续开展人道关怀
为帮助患有重疾的困难人员克服疫情影响、渡过眼前难关,市红十字会根据市委、市政府有关要求,将“红十字千万人帮万家”项目救助对象中的肿瘤患者、精神病患者、失智特困老人等重疾患者确定为重点帮扶对象。从人道救助基金“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项目”中划拨资金,采购了大米、食用油、牛奶等生活物资,通过专业物流公司,借助各街镇、村居工作人员和志愿者的力量,陆续发放至这些重点帮扶对象家中。
同时,市、区红十字会还陆续向“红十字千万人帮万家”项目中困难人群发放了一次性生活救助金。由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援助上海的“守‘沪’家庭箱”也在陆续发放之中。据统计,上述帮困款物已超过1500万元。
近日,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和市红十字会又募集500万元生活救助金,计划向上述重疾人员等再次提供人道帮扶。目前正积极协调相关部门,争取早日将其发放到位。
为克服疫情影响,持续做好全市8000余名困难重度失智老人这一特殊群体的关爱工作,3月底之前,市红十字会及时与供应商进行沟通,提前储备了2个月的老人所需成人纸尿裤等护理用品。全市实行静态管理后,又对护理用品配送环节存在的堵点、难点及断点进行了排摸,并协调物流公司及时进行配送。同时,发动红十字志愿者在做好个人防护的前提下,和居委干部一起上门送物资,了解老人生活状况,做好家属的心理疏导工作。目前,三分之二以上的区已将5月份的相关物资配送到位。
市红十字会党员职工也积极响应号召,冲锋在第一线、战斗在最前沿。石门二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路琮玮同志的工作岗位。在这里,为帮助患者入院治疗,他当起了协调人,反复与医院、120、居委和患者沟通协调,同时注意安抚患者情绪。为减少患者的等待时间,时常还由走变跑。为做好代配药工作,他总结出了不抽卡刷卡、三步结帐法等工作方法。“一天接着一天的忙碌,往往工作到衣服都被汗水浸湿,但病患的一句感谢,还是让我感到温暖,感受到了自己工作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