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基层立法点对97件法规提出12340条建议!一起来倾听立法背后的故事

来源:劳动观察 作者:叶佳琦 发布时间:2022-09-28 21:16

摘要: 截至2022年9月底,上海基层立法联系点设立六年多以来,总共对97件法规提出12340条意见,其中1148条意见被采纳。


立法是为国家定规矩、为社会定方圆的神圣工作。9月28日,上海举行“打造全过程人民民主最佳实践地——地方立法积极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探索与实践工作汇报会”。现场,来自各行各业的市民讲述了自己所参与并见证的立法故事——


修订《上海市非机动车管理条例》,交警、外卖员都有话说


黄浦公安分局交警支队的民警黄俊说,2020年,市人大将《上海市非机动车管理条例》纳入立法计划。作为身处非机动车执法管理一线的一名交警,他通过支队、总队积极献计献策,建议将“电动自行车驾乘人员佩戴头盔”纳入此次立法。“2021年2月26日,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六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上海市非机动车安全管理条例》,‘电动自行车驾乘人员佩戴头盔’规定被明确写入法规第22条第五项。”他欣喜表示。


立法期间,外卖企业也成为了调研的重点对象。美团骑手黄涛回忆道,他和同事都在调研会上反映过情况。后来,他发现,法规条文中囊括了大家提出的意见,比如:第32条、33条明确了企业的安全管理责任,第21条、第22条强调了驾驶人责任等等,特别是第33条第(五)项中要求公司要根据交通状况,合理确定配送时间和路线,避免引发交通违法或者交通事故。可以说,各方的呼声都得到了回应。


加入“少年声音”,《未保条例》更贴近青少年


同样的,在《上海市未成年人保护条例》的修订过程中,除了来自检察院的专业人士,在校师生也积极地提出了立法建议。




华东政法大学附属中学的教师刘美月说,今年1月,在《上海市未成年人保护条例》和《上海市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条例》征求意见时,学生们热情高涨,积极建言献策,争相为自己“代言”。期间,学生事务中心向全校师生、家长发放问卷,保证民主参与全覆盖;接着,邀请学生代表、家长代表、教师代表、法学专家等一起召开线上修法听证会,对具体的条款修改意见进行充分讨论,力求民主协商全方位。1月10日,学校向市人大提交《上海市未成年人保护条例(修订草案)》多项意见建议,内容涉及“关爱帮扶未成年学生”中增加“实施教育惩戒”“欺凌行为防治”中增加“预防未成年学生校园欺凌发生机制”等内容。“我们欣喜地发现,很多意见被研究后采纳,列入了正式法规。”


今年1月27日,在上海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厅,23位来自《少年日报》的小记者们郑重其事地进行了一场“角色扮演”,模拟召开了一场特别的市人大常委会会议。他们模拟审议的,是一部和自己切身相关的条例——《上海市未成年人保护条例(修订草案)》。当日参与活动的《少年日报》的小记者傅裕说,加入了“少年声音”的《未保条例》显然更贴近青少年。


将“无序的声音”纳入“有序的表达”


“随着‘一江一河’发展战略的推进,中远两湾城1.69公里岸线成为苏州河42公里岸线最后一个断点。要想实现贯通开放,对这个有着近5万常住人口的特大型社区来说,很难。一些居民说,这是我们小区的步道,为什么要让别人进来啦?还有人担心广场舞问题、安全问题。”普陀区宜川路街道中远两湾城第三居民区书记恽梅说,让百姓在基层社会治理中表达合理意见和诉求,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体现。


对此,他们连续召开关于“沿河楼栋安全”“沿河步道怎么管”等磋商会13场;针对集中反映的热点问题,与区有关部门设立“联合接待点”,为业主提供“面对面”答疑。前前后后,共收到2000多人次的意见建议,并将这些声音切实带到立法征询的现场。


《上海市黄浦江苏州河滨水公共空间条例》颁布后,街道和居民关切的几个关键问题在其中有了明确的说法:如关于水岸环境维护的意见,《条例》第三十七条落实了责任区制度和水域保洁作业,让居民每天都能享受到整洁、优美的水岸风光;居民关心步道设施养护问题,《条例》第三十九条也明确了制度与责任……


“就像大合唱,这种表达不是杂乱无章,无序和无依据的。我们要让居民群众的诉求变成有序的建言,这样才能真正为立法提供‘民声的依据’。”恽梅说。


来自静安区彭浦新村街道张晨赟分享了参与《上海市城市更新条例》的立法心得。他指出,过去,上海旧住房成套改造缺少市级层面的顶层设计,但法规性文件的缺失使得他们在工作中难以用有力的政策依据说服居民。“在彭一小区2110户待改造居民户中,有362户是产权房。那么,产权房拆除重建程序以及决定作出程序是否合法?补偿安置方案是否合法、合理?这些问题深深困扰着我们。”


正当工作进入胶着之时,市人大启动了《上海市城市更新条例》立法程序。在条例酝酿过程中,市人大立法调研组多次来到彭浦新村实地调研旧改工作,广泛、充分听取民意,街道也两次参与了立法征询座谈会。“我们将成套改造过程中的痛点、难点、想法等一一反馈,在用地规划、审批流程、资金保障、司法强制等多个方面提出了意见建议,多条建议被采纳。”张晨赟说,《上海市城市更新条例》这部创制性的地方性法规正式出台,让他们有了更足的工作底气。


值得一提的是,上海的25个基层立法联系点,更是被称为群众参与国家立法的“直通车”和民主立法、开门立法的“最前线”。据市人大法制委主任委员陆晓栋介绍,截至2022年9月底,上海基层立法联系点设立六年多以来,总共对97件法规提出12340条意见,其中1148条意见被不同程度采纳。尤其是习近平总书记到上海考察联系点以来,联系点提出的立法建议数量和采纳数量呈逐年增长,2020年提出建议数和采纳数分别为2770条和254条,2021年分别为3103条和354条,2022年仅1月至9月底就达到了4467条和497条。


摄 影:叶佳琦
责任编辑:胡玉荣
劳动观察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收藏

相关新闻

90分钟排除高坠险情恢复交通,街...

9月22日(0-24时)上海无新...

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四十四次会议...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