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是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的第四年。新一轮《上海市交通发展白皮书》提出,未来十年,要实现长三角主要城市2小时可达。区域交通互联互通,将为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保障。
据悉,截至今年9月,《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统一的重大建设项目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中的112个项目,开工率已达60%以上。据示范区执委会副主任、上海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张忠伟介绍,位于两省一市交界处的示范区交通基础设施相对薄弱,所以建设过程中特别突出了互联互通。
今年7月,长三角地区首条跨两省一市的快速通勤铁路——沪苏嘉城际铁路在青浦、吴江、嘉善三地同步开工。这条全长170公里、总投资约940亿元的城际铁路,串联起示范区虹桥商务区动力核、青浦新城、吴江高新区、嘉兴科技城等核心功能区,预计2028年建成投用。届时,可实现示范区相邻组团之间30分钟可达。
近年来,交通出行的“同城化”,不断在长三角发生:青吴嘉三地先后开设8条示范区区域公交,在交通领域尝试打破行政区划边界限制;连接青浦与吴江的元荡桥建成通车,两地间通行时间从40分钟缩短至5分钟;上海轨道交通17号线西延伸工程开工建设,有望在水乡客厅与苏州轨道交通10号线对接。
近日,沪苏湖铁路青浦特大桥架梁从苏州进入上海,预计10月下旬将完成跨越元荡湖所有架梁作业。其建成后,将与沪杭高铁等线路相连,加快“轨道上的长三角”建设,共同构筑长三角核心区城际快速铁路客运网络。
除了陆地交通互通,近年来,长三角内河航道建设也在有序推进,海太长江隧道等工程也先后开工;世界级机场群也正在建设中,根据规划,2025年,长三角世界级机场群体系将基本建成。